491336 post:493419
491336
post:493419

《我们吃什么?》教学设计

  • 发布时间:2012-06-25 09:32
  • 作者:姜玲
  • 点击量:

《我们吃什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

《我们吃什么》一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分类、统计活动让学生最终知道食物中含有人体必须的营养要素和它们对于人体的作用,且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我们不能偏食。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给食物分类,了解食物的种类。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2、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关心食物,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饮食质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增进学生的健康意识。

教学准备:

1、 材料:专题学习课件、分类表

2、 分类表:

教学重点:通过给食物分类,了解食物的种类。

教学难点:知道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教学对象分析:

我们吃哪些食物,是四年级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了。提起吃很多孩子那是津津乐道,谈起来那个劲头都让人觉得那东西好吃,在课前的调查中教师发现孩子更多的关心什么是好吃的,什么是自己喜欢吃的,对于吃的食物的营养孩子也都了解一些,但认识很不全面,营养的来源他们就更加模糊了。孩子的很多认识大多来自于日常大人的说教,而这些说教很难改变孩子的偏食问题,班级的小胖子和小瘦子都是有的,对于食物的营养的认识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学生的学习产生分歧,有困难、有矛盾时,学生就会产生了解新知识的欲望,而这些新的知识教师采用了网络阅读的方式呈现给了孩子,力图在资源库中为学生提供经过提炼的适应孩子阅读能力的信息,加以合理的安排,网络课件主要由七大营养、四大分类、分类活动、寻找活动、营养童歌五个部分组成,标题明确方便学生自主学习,也极大的调动了孩子的学习欲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阐述:

随着21世纪的来临,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科学世界缤纷多彩,一节科学课往往信息量很大,也有很多的科学专业知识,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条件为学生提供高效地学习方式,并帮助他们在历炼中形成信息意识,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特别是要培养他们在遇到困难、产生矛盾时借助网络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实际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机会。本课重点介绍食物的种类,含有的营养以及营养的来源,是一节资料性比较强的科学课,生活在城里的孩子好吃的东西太多了,可偏食的孩子也有很多,孩子对食物营养的了解并不全面,而这些知识有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在学生没有需求的情况下让他们学习,他们会觉得很枯燥,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学习的需求,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了网络阅读和活动的形式,有效地在资源库中为学生提供经过提炼的适应孩子阅读能力的信息,加以合理的安排,把本课学生平时难接受的重点内容,和大量丰富的信息,通过各个专题直观地展现,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具体表现在:

(一)   图片吸引眼球

开头出示一张含有丰富食物的图片,定然会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食物的话题。

(二)四大分类

在这个栏目中共有四个专题:粮食类、有;鱼、肉、蛋、奶、豆类;油脂类;蔬菜、水果类。四个专题的内容在四个小信封中,孩子们打开信封就可以看到适合他们阅读的学习的资料,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自己的疑惑,获得新的认识。

(三)分类竞赛,巩固学习知识

这是一个可以拖动图片的课件,当孩子完成时就会受到表扬,不对时也会有声音提示,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可以验证自己的学习情况,并让学生体会到竞赛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利用网络学习的积极性。

(四)寻找活动,提高认识

通过一张营养统计图,孩子会发现发现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再分析孩子们在生活中真实又典型的饮食现象,让他们意识到偏食不好,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必须要全面饮食。

(五)童歌结尾

通过孩子喜欢的童歌,结束本课,希望孩子能把对食物营养的认识引申到实际的生活中去。

本资源网站中集成了资料、分类活动等重要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注意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各类情感因素,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突破学生的学习盲点。既满足了教学和自学的需要,也适应了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分类活动导入


1、谈话:(面带微笑,语速放慢)中国是一个饮食文化大国,中国人见面有一个习惯的问候语就是:“吃过了吗”,今天早上你们吃过了吗?**你吃了什么?饿肚子的感觉可不好受,人每天都离不开食物。(出示各种食物)我们的食物可丰富啦!鱼、鸡蛋、青菜、西红柿、肉、苹果等。出示图片。

[设计思路]:从轻松而幽默的日常问候语入手,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孩子被这种幽默的问候语吸引住了很快就能进入到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再通过一张含有丰富食物的图片吸引学生的眼球。

2、下面我们来玩一个食物分类游戏,(投影出示记录纸)这儿有一些食物(读一下食物),请你们试着为这些食物分分类。想一想你会怎么分?(追问)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3、谈话:这个活动将由小组去完成,每个人会有不同的分法,有矛盾、有分歧了怎么办?(1——2学生说)

4、(出示要求)(1)确定一种分类标准;(2)对每一种食物一一分析加以判断;(3)仔细讨论后还不能形成共识的留在一边作上“?”标记。完成的小组请将记录纸教给老师。(做好的小组可以讨论一下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

5、(发记录纸,开始分类)(教师指导:有困难吗?你们的分类标准是什么?)(结束幻灯片放映,切换投影)

6、我们来看看各个组是怎么分的?这个组在汇报时,其他小组应该学会倾听,倾听是很重要的,是一项学习本领。提问:你们是怎么分的?遇到了什么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分类依据的表述和具体食物的归类是否合适两方面来评价)

5、汇报环节点评:(1)选择相同分类方法的组互相补充。过渡语:你们的分法和他们组是相似的,你们还有要补充的吗?(2)分类标准问题:出现几个标准的过渡语:我们应该有几个标准来分类?这几个标准之间有什么区别?要按这些标准来分怎么分,可能遇到哪些困难?(3)味道分,挑出有矛盾的地方一代而过。过渡语:味道很多时候都取决于放入的佐料,这样各派饮食风格就会影响对同一种食物的分类,况且有些食物有好几种味道兼有的,那怎么分类呢,这样就会发生很多歧异。

[设计思路]:突出“分一分”。本课把分类活动作为贯穿教学始终的一个核心任务,伴随分类活动的深入学生对于食物营养的认识也逐渐深入。具体而言,分类活动有三个层次:这里是第一个层次的分类活动目的是发现学生对于食物认识的已有经验,使所有学生都知道生活中对食物的归类认识:粮食类、鱼类、肉类、蛋类、豆类、油脂类、蔬菜类、水果类、奶类,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产生分歧,通过全班的分析纠正分类活动中展现的错误认识,推进学生对常见食物的认识,发展学生分类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6、小结:人都离不开食物,食物究竟为人体提供什么呢?(1——2学生回答)(营养、具体的营养素、热量能量等)

7、提问:人体究竟需要哪些营养呢?(出示七大营养元素)

8、提问:你知道了七大营养元素分别是什么?

二、认识食物的营养

1、人体所需要的七大营养元素分散在食物中,就前面的分类活动,营养学家也有一种分类方法,按食物中主要含有的营养元素来给这些食物分类(教师出示分类活动)能分吗?要想分,还需要知道什么?

2、全班讨论交流。(1个学生说)

3、不知道各种食物中主要含有哪些营养元素,我们就无法给它们分类(打开四大分类,出示阅读提示)营养学家根据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把我们平时食用的天然食物分为粮食类;鱼、肉、蛋、奶、豆类;油脂类;蔬菜、水果类四大类。用电脑自学的方法,读一读,找一找,各类食物中主要含有哪种营养元素?对人体有什么帮助?

4、打开小信封,你就可以揭开他们的秘密了!各小组打开电脑进入四大分类开始阅读。(明确指令)

 

 

 

 

[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中阅读活动形式十分丰富,有集体阅读也有小组阅读,有默读又有朗读,阅读内容既有表格又有文字,均设计明确问题指导学生阅读。

5、提问:(1)粮食类主要含哪种营养呢?(连线)它对人体有什么作用?(2)为什么把鱼、肉、蛋、奶、豆归为一类呢?(因为他们主要含有蛋白质)有什么作用呢?(3)油脂类呢?(4)蔬菜、水果类呢?

[设计思路]:这是第二个层次的分类活动:在对食物初级分类的基础上认识营养学家根据食物中主要营养所得到的分类结果,目的是认识人体所需要的主要营养主要分散在哪些食物中和对人体的作用,继续巩固学生对于人体七大营养的认识。

6、如果再给你一些天然食物,你能否按它们含有的主要营养元素分类呢?(行,没问题)会了,真会了!那我们就来一个比赛吧,看哪个最先完成,评比以合上电脑坐好为准。下面我们进入竞赛页面,打开电脑,进入分类活动,点击下一步安扭,等小框变成红色的小组举个手。在比赛过程中留意一下你们容易错的地方。预备,开始。

7、你们比较容易错的是什么?

8、在这个分类活动中有个特例,藕它是属于蔬菜类的,但由于它主要含有淀粉,所以把它归入到主要含有淀粉这一栏中。海带。

[设计思路]:这是第三个层次的分类活动:分类比赛,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在巩固上述认识的基础上发现一些特例,也有一些蔬菜富含淀粉如藕。

三、寻找活动

1、在生活中,有没有哪种食物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呢?在寻找活动这一栏中有一张各类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表,仔细找一找,有没有一类食物中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

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常见的各类食物中没有一类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那我们要获得身体需要的全部营养,让自己健康成长应该怎么办呢?

3、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爱吃的、吃得多的食物,让我们看看这两个小朋友的食谱。(出示调查结果)(你们有什么担心的呢?)

4、对了,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偏食很重要。

[设计思路]:重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建立合理的思维逻辑顺序,为学生搭建认识的脚手架,突出能力的培养。对不偏食活动的处理比较巧妙,教师设计一个寻找活动,通过阅读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表发现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再分析孩子们在生活中真实又典型的饮食现象,让他们意识到偏食不好,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必须要全面饮食。重视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5、最后老师送你们一首童歌。让我们在童歌中结束我们这节课。齐读。

6、课后请你们查找资料,看看食物怎样搭配才更合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