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880
post:491880

李竹竹教学设计

  • 发布时间:2015-01-20 10:27
  • 作者:李竹竹
  • 点击量: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7——9小节。

2、学习由浅入深,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知识目标)

3、从课文学习中体会高尔基对儿子的爱及爱的艺术,知道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体会高尔基对儿子的爱及爱的艺术。

教学难点:

从课文学习中受到教育,知道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精读

你能从文中找出高尔基很爱自己孩子的句子吗?

出示: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

(着重强调“伟大”“爱”,并以“伟大”“爱”为切入点。)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自读第二段,你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和儿子之间的感情怎样?自由小声读2——5小节。画出相关的词句。(预设:1、子爱父2、父爱子)

2、引导学生交流,师相机引导。

预设:

1)生交流到儿子爱父亲,则回到课文第3小节,重点体会其中的词语:只有、还没有、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

思考:高尔基的儿子有多大?他栽花种草仅仅是觉得好玩吗?

练习说话:高尔基的儿子就要告别爸爸,跟妈妈回家去了,他望着满院亲手栽种的花草,幸福地笑了,他仿佛看见——

体会后让学生用朗读来感受儿子对父亲的爱。

(2)生交流到第4节,则出示课件花的片断,体会花美,读出赞美惊喜之情。高尔基对儿子是一种什么情感?这段以读代讲。

(3)正是花美,儿子的心美,所以高尔基快乐地欣赏着眼前的一切。他爱自己的儿子,想念儿子。生读第5小节

4)注意联系学生第一课时的质疑。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连母鸡都会,而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从信的内容上,你还能体会到高尔基对儿子的爱吗?默读7――9小节,勾画出有深刻含义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从句子当中你读懂了什么?你看出了什么?要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

2、指导交流,老师点拨、小结。

1)学生自由发言,点拨重点,对学生自己的见解给与充分的肯定。

2)分析比较两个“美好的东西”分别指什么。

(3)从书信三段话中提出右边三句话,看看每句话分别要表达什么意思。

(4)注意联系第一课时学生的质疑。

(5)结合自身实际,体会“给”永远比“拿”愉快。

预设: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理解:希望儿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有益于他人的人,一个让所有人都喜欢的人,一个让所有人都需要的人。“无论…………”强调了要时时处处、经常不断地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

预设:“……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理解:点睛之笔。给,给予。拿,索取。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高尔基希望他的儿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所有人都需要的人。)

3、体会高尔基书信的写作特点。

由浅入深、寓理于事

4、指导朗读7——9小节,感受高尔基对儿子爱的艺术。

5、为什么说高尔基“伟大”? 

爱儿子,会爱儿子

四、小练笔。请你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

1.要想写好回信,必须读懂来信,下面请默读高尔基写的信。根据高尔基的信,想一想:我们写什么内容呢。
2.
高尔基的儿子看爸爸对自己的要求会怎么想?会怎么做?这是重点啊,这地方写好了,高尔基一定高兴啊!第二,你看,高尔基看到花那么高兴,他一定会建议他爸爸经常干什么呀?高尔基的儿子叫什么名字?他叫马克西姆?

老师也写了一篇——

亲爱的爸爸:

您的来信收到了。读您的信,仿佛觉得您就在我身边和我谈话,难怪人们说见字如面呢!
   
读了您的信,我倍感亲切,深受鼓舞,只是我做得还很不够。

我会永远记住您的话:“‘永远比愉快。在家里,多帮妈妈做事;在学校,多为同学做事。爸爸,老师和同学都夸我会体贴人呢!
   
爸爸,经常到我栽的花前散步吧!欣赏着姹紫嫣红的花儿,看着蝴蝶翩翩的舞姿,听着蜜蜂嗡嗡的歌唱,您一定会心情舒畅!
   
我和妈妈都很好,请勿挂念。
   
祝您早日康复,回国团聚!
                                         
您的儿子 马克西姆·佩什科夫
                                                   ×
××
五、结束。

孩子们,在这篇课文里,我们感受到了伟大作家高尔基对儿子的爱以及爱的艺术。这封信不仅感动着他的儿子,也教育了我们每一个人,生读:“给”永远比“拿”愉快

板书设计: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栽花赏花

                          伟大  

写信教子

上一篇:钟树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