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336
post:491336

《认识厘米》课堂实录 张娟

  • 发布时间:2012-12-30 13:55
  • 作者:杨婧
  • 点击量:

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生本教材(书P99)

教学目标: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3、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小研究(附后页)

二、课堂合作学习

1.吴鹏跃主持交流第一题

观察尺子,上面有什么?

小吴:尺子上有一些线和一些数字。谁来和我交流?

A:那么线叫刻度线。

B:这些数字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C:还有厘米两个字。

D:从0到1是一大格。

小结:刚才小朋友们观察得都很细致,那些长短不一的线叫刻度线。厘米是常见的长度单位。有一点老师补充一下: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2.孙诗雨主持交流第二项的第1题。

小孙:正方形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老师适时加入:小研究上的题较简单,老师只是提供一些研究参考,看看谁研究得较深入。

A:我还能找到很多1厘米。

B:我也能找到,比如:1-2是1厘米、2-3是1厘米……

C:我来总结一下:两个数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D:应该是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小结:靠在一起的两个数叫做相邻的两个数,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老师:那你还能找到几厘米呢?同桌之间说一说。

小孙: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A:我的指甲盖长大约是1厘米。

B:田字格的边大约是1厘米。

C: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老师巩固1厘米的表象。

(1)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2)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3、李承昊主持交流第二项的第2题。

第2题(试一试,量一量。)

 


左边的线段

长(    )厘米

说一说:

你是怎样量的?

数学书的长

大约长(    )厘米

数学书的宽

大约长(    )厘米

A:我想说说量的方法:把尺子对准边就行了。

B:我来上台演示我的量法:0刻度对齐边的端点,再看最后对着几就行了。

C:我想提醒小朋友数学书长的边叫长,短的边叫宽。

D(小丁)我画了三种方法,我来考考你们是否理解了。

孩子小研究上借用的是书第100页第2题:下面哪种测量方法正确。

老师:看来小丁在家认真研究了物体的测量方法,而且她心中有数,知道哪些量的方法是错误的,哪些量的方法是正确的。

小结:测量要测量物体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认识厘米》小研究

一、观察尺子,上面都有什么?写下来。

         

 

 

 

 

 

二、学一学

1

 

 

 


正方形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试一试,量一量。

 


左边的线段

长(    )厘米

说一说:

你是怎样量的?

数学书的长

大约长(    )厘米

数学书的宽

大约长(    )厘米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测量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