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101
post:490101

刘飞教学设计

  • 发布时间:2015-07-01 09:30
  • 作者:刘飞
  • 点击量: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一、导入

1、(出示甲骨文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字吗?(1、力。说得没错,这就是甲骨文中“力”字的写法。看上去就是向下伸展的手臂。古人的手臂,由于大量的日常手工劳动而强壮有劲,造字者就以它代表无形的力量。2、不认识。教师指图讲解。)

二、什么是力

1、关于力,同学们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接下来通过几个小题目快速回忆一下。

2、真不错,掌握得很棒!那现在我给这个泡沫球施加一个力,捏一捏,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变扁了、形状改变了,体积改变了),在力的作用下,它的形状和体积发生了改变。松开呢?复原(形状和体积恢复)。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力作用在物体上,让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究竟会发生什么?(出示课题)

二、探究实验

(一)弹性

1、出示海绵、压簧、橡皮筋。要求:在不损坏实验器材的前提下,尝试给它们施加一个力,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再把这个力撤除,看看又会发生什么?把你的观察记录在记录单上。每组派一名代表来取材料(托盘)。

2、学生实验,归纳:给他们施加力,它们的形状和体积都发生了改变,当把这个力撤除以后,它们又回到了原来的形状。

3、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受力变形,去力复原)

4、教师总结: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5、有弹性的物体在去掉力以后为什么会恢复原状呢?讨论。(教师出示连接着弹簧的模板装置,上放小纸团,演示施加力松手后的现象,小纸团弹起证明物体在恢复原来形状的过程中还产生了力。)

6、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总结: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弹力。

7、刚刚我们的实验证明了很多物体都有弹性,那桌面有没有弹性?装饮料的玻璃瓶有没有弹性?

8、学生回答。

9、教师视频演示微小形变。总结:所有物体都有弹性,只不过不同物体的弹性大小不同。

(二)弹簧的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1、出示拉簧1,提问:给它挂上一个钩码,会发生什么?拉长。(给弹簧一个力,它的形状改变了)如果给弹簧挂上两个钩码呢?继续拉长。三个呢?我们怎么计算拉长的长度?(全长相减)你准备怎么做?学生谈。问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出示纸尺。(尺子怎么贴,贴在哪里)那么挂上的钩码数,也就是拉力的大小和拉伸的长度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

2、学生预测。

3、讨论实验设计,填写记录单。汇报,总结。

4、实验验证。

5、总结:弹簧拉伸的长度与受到的力有关,受到的力越大,弹簧拉伸的长度就越长。公式:F=k*X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

6、提问:如果无限制地向上加弹簧会发生什么呢?(弹簧会拉坏)。任何物体的弹性都是有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将会发生损坏。这个限度叫做物体的弹性限度。

三、拓展延伸:不同长度弹簧的劲度系数

1、现场出示几个长短不同的弹簧,这几根长度不同的弹簧,如果给他们施加一样大的力,谁会拉伸得更长呢?

2、学生预测。

3、教师视频实验。

4、总结:相同条件下,弹簧越长,劲度系数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