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026
post:490026

于江 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

  • 发布时间:2012-06-21 09:42
  • 作者:于江
  • 点击量: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于江

第一板块(1-5)

一、请一位同学上台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租借地”的概念。

   (事先安排前置作业。)

二、导语:谢谢这两位同学,其实,在100年前,这样的租借地在中国的土地有很多,里面中国人的生活可以说是“水深火热”,而这时年仅12岁的少年恩来来到沈阳求学,一下车,来接他的伯父上来就是一顿叮嘱,那么他叮嘱了什么呢?那位同学来说说?

    复述伯父的叮嘱。齐读伯父和少年恩来的对话。

?引出不让少年恩来去租借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华不振)

(板书中华不振)

 

第二板块(7-8)

三、听了伯父的话,少年恩来想了很多,他都想了很多,一连串的问题让他疑惑不解,强烈的好奇心让他忍不住想去看看到底“中华不振”指的是什么?自读7-8自然段,思考从文中的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华不振”。 (小组讨论。)

汇报总结,适时点评。

直到此刻,少年恩来才真正明白“中华不振”的含义。再读叮嘱一段。

出示补充材料,指读《猛回头》一段。

?提问:你理解的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同座交流)

汇报,点评。(国家不强大,弱小就会被人欺负等)

再读伯父叮嘱的话。

 

第三板块(9-17)

四、过渡:少年恩来陷入沉思,没人知道他在思考什么?直到一节修身课上,魏校长的一个问题,才解开了这个谜题。(自读9-17段)

五、?魏校长问了一句“诸生为何读书?”周恩来怎样回答?

   指名回答。

   齐读(出示)“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而读书!”

   是的,既然“中华不振!”那我就“振兴中华!”(板书:振兴中华)

?A、听了这句话,一定让你的内心感到震撼,那么,此时此刻,再读读课文9-17段,少年恩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抓住词语,仔细读读)(敬佩啊,抱负和胸怀等浅层次的,应该会有孩子能够看到其他同学对比的答案。)

是的,正如你们说的,连魏校长也为之一振!他不禁——齐读(出示)“他睁大了眼睛……而读书!”(板书:为之一振)

这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齐读(出示)“好哇!……周生啊!”

?B、讨论:这是魏校长的期盼,我们同学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学生,那么,思考一下,魏校长希望我们能够从少年恩来那里学什么?(把你的答案写在课文中的横线上,写具体。)

六、中华不振,振兴中华,为之一振,五个“振”的含义,分别选哪一个?用这三个词来复述一下本课所学的内容。(出示字典中“振”字的解释)

七、出示周恩来的一组照片,介绍周恩来的资料,推高感情。

“明白了‘中华不振’含义的少年恩来,从此立下了振兴中华的志向,此后,他东渡日本,留学法国,寻找救国的真理,后来,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历次革命斗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立新中国,一路走来,他时刻没忘记当年立下的誓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八、“周总理除了今天我们了解到的这句话,他还曾经讲过很多这样的名言,让我们齐读两个。”

九、扣题,齐读课题。

十、板书设计: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

                   振兴中华

                   为之一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