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有多热?》教学设计
南师附小 姜玲
一、教材依据
本课是南京市《“做中学”探究手册》,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与热》的第一课。
二、设计思路:
《它有多热?》一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一个温度的感觉实验,让学生的判断出现矛盾,在这个矛盾中学生发现光靠我们的感觉器官进行判断是不够的,为了准确地进行测量,我们需要借助一些科学仪器,从而引出了热水的测量工具温度计。温度计作为一种科学仪器,是科学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工具,要想很好地使用,首先就得让学生很好地了解各部分的结构和相应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不同的使用方式图,让学生判断谁对谁错,为什么?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很快就能够正确地使用方法,并测量教师提供的三杯热水,各小组还自配一杯热水进行测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知道温度计由细玻璃管、红色液体柱、储液器、刻度等重要的组成部分。
了解温度计的作用,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的。
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是温度。
通过测量,认识温度计,学会读写温度。
能识读温度计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冷或更热的温度联系起来。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三)科学态度
能耐心细致地观察温度计的构造。
能认真读取和记录温度。
(四)社会情绪能力
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五)语言能力
从常用的温度计出发,了解和使用合适的词汇描述其功能。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难点:零下温度的认读。
五、教学准备
小组材料:温度计1支、大中小烧杯3个,冷、热水
六、教学过程
【集中话题】
(一)导入:
1.谈话:我这有两杯水,一杯热水、一杯冷水,你有什么办法能辨别出来?那我们来做一个温度的感觉实验,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温度?它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这两杯水,哪个热?哪个冷?(学生用手指感受)
2.讲述:我再给你一杯温水,也就是我这里有三杯水,分别是热水、温水和冷水,我们再来做一个温度的感觉实验,(ppt出示图片)如果我们把左右手的食指同时放入冷水和热水中,过几秒钟再同时放入温水中,两个手指感觉到的冷热程度会一样吗?两只手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3. 小结:看来凭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我们要想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还得借助科学工具——温度计。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很形象地让学生知道温度感觉实验是如何做的,因为这里只是一个导入环节,重点让学生知道有的时候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所以这个活动需要简洁扼要,通过这个活动,引出温度计。】
(二)认识温度计的结构
1.谈话:这是一种专门用来测量水温的温度计,那它有哪几个部分构成?请你们仔细观察它的结构,温度计是玻璃制品,在观察它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2.汇报:它主要由储液器、细玻璃管、红色液体(染色酒精)柱、刻度等部分组成。它的单位是摄氏度,用字母℃表示。单位的书写方法。
【设计意图:认识一个工具,学生就得先接触,通过对实物的细致观察,学生能够很好地了解它的结构,估计出它各个部分的可能用途,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再给予一些规范的名称,使学生认识准确而深刻】
(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1.讲述: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沸水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1摄氏度,写作1 ℃。例如,一杯水的温度为30 ℃,读作30摄氏度。(ppt出示图片,认读温度)
2.交流:会认读了吗?那考考你们:用手在空中写一写。
3. 提问:这个是什么意思?我们刚才认识的都是零上温度,当天气特别冷的时候,还会出现零下温度,看我这支温度计上的刻度的范围就是零下50摄氏度到零下50摄氏度的,零下温度我们用“-”号表示,例如零下6摄氏度就写作:-6℃
4. 提问:我们会读,会写了,可温度计上的这个刻度你会认吗?它代表多少摄氏度呢?
5.(ppt 图片)温度计上刻度的认读。
【设计意图:通过摄氏度的规定,让学生很清楚地知道温度单位的意义,同时也知道刻度是如何划分的。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追问是否会认读,提高学生的认读注意力,通过ppt的图片认读上面的刻度。同时认读了零下温度,通过最后一组相同刻度的对比,巩固零上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认读方向。】
(四)温度计的使用
1.交流:给你一支温度计和水,如何准确测量出一杯水的温度呢?把温度计放入水中。
【设计意图:追寻孩子的思维,认识单位后,直接出示温度计和水,给你温度计如何测量水的温度,孩子的反应就是把它放入水中就可以测量了,可放有很多种方法呀,他们是不会想到的,只有在老师的追问下,他们才会考虑到,还需要放正确才行,在这样的意识上,教师出示四幅图,让学生比较谁对谁错,为什么?通过这样的分析,对于正确放温度计,孩子会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实践证明,学生一般不会在这一块出现错误的操作。】
2.交流:把温度计放入水中,有很多种不同的放法,那哪一种放法才是正确的呢,为什么?
3.交流:当我们把温度计放入水中,温度计的液柱可能会发生变化,那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读数呢?(等液柱既不上升,也不下降时)
4.提问:读数的时候,这三个同学哪位同学的读数方法比较正确呢?
5.交流:再次判断,你的理由是什么?从上看,读数比实际温度高;从下看,读数比实际温度低;所以应该水平读数。
【设计意图:这又是一组形象的图片,通过三个孩子的认识方式和三只眼睛的视线路线,学生很清楚地指导了应该水平认读数据。仰视会把数据读低了,而俯视则把数据读低了。】
(五)实验前的注意事项讨论及实验
1.交流:如何准确测量出一杯水的温度,实验过程谁来完整地说一下?(出示实验步骤)
2.提问:那实验过程中,有哪些要特别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呢?(实验注意事项)
3.讲述:今天我们需要测量三杯水的温度,为了便于大家记录,水分别装在了大、中、小三个杯子里,两组的水我放在了通一个托盘里,拿到以后,分别在两个托盘里,三人小组一份,测量完三杯水的温度后,个小组可以自由调配一杯水,并测量出自己调配的水的温度,调配的时候不必用完所有的水,需要多少就倒多少。关于这个测量活动还有没有问题?
【设计意图:在分散学习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后,实验前,对这些容易出错的点,通过这样的相互提醒的方式,再次进行完整系统的整理汇报,既达到了巩固复习的目的,又能够保证在测量活动中能够按照一定条理进行。在学生测量完第三杯水后,学生可以自由地配得第四杯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讲述:实验结束后,请每个小组的6号和3号再音乐声中,就近把器材还到两侧的台子上。现在请3号领取水,开始实验。
(六)实验数据汇报
1.请第*小组上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水的温度。
(七)拓展
今天我们学会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使用它测量了水的温度。我们刚才测量的这杯水,现在再去测量,水温和原来相比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用温度计连续测量一杯水的水温,水温会怎样变化呢?后面我们将会接着研究。
【设计意图:科学的学习不是将学习划上一个句号,而是需要在阶段的句号后再来一个大大的问号,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解决问号,并不断地产生新的问号,再问号中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