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013
post:489013

袁萍的教学设计

  • 发布时间:2014-01-17 11:08
  • 作者:袁萍
  • 点击量: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附小:袁萍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塌实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能复述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塌实作风。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课开始请同学们先来读一段资料:

l  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与张仲景一起被世人称为“医林二圣”。

l  自幼爱好学医,24岁开始随父行医,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l  研读800多本医药书籍,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倾注毕生心血写成《本草纲目》。

2、根据资料你们知道说的是谁吗?板书

3、大家都知道李时珍的名字与《本草纲目》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本书:

出示:《本草纲目》近200万字,记载了1892味药,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图。

从这组数据你能感受到什么?

是的,为了这本医学巨著,李时珍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编撰《本草纲目》的过程中的一个镜头。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课文中的生字词比较多,能读准吗?

药材  师徒  灰尘  煮沸   破庙  修订  砖块  端详  扯

陶碗  行囊  笔墨  胭脂   捣烂  呃逆  垒    

相似         似的      长年累月     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1)  提醒读音

(2)  解词:端详  呃逆

(2)仔细观察“尘”这个字,想想是指什么,可是在写这个字的时候,上面的“小”字是有变化的。

2、组内轮读课文,

3、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你们看,这么丰富的内容,这么多的小节,为了帮助大家读懂这篇长文,更清楚地了解事情的发展与变化,我们先来给文章分分段。

     作者已经悄悄地给我们留下了线索,你们看。(p出示:表示时间的四句话)

 ……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    夜幕渐渐降临了……    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

    你们把这些句子画出来,看看有什么发现?(暗示时间变化的景物描写)

老师今天要交给大家的分段方法就是按时间的推移顺序分段,我们把一个时间段里发生的事归为一段,从第2小节开始,试着分一分。

(*开头第一小节没有确切的时间是因为它是整个故事的引子,可以独成一段。从第2小节开始,试着分一分。)

(4)汇报。

现在我们在来分段,一起说:

第二段是  2-4第三段是  5-7第四段是  8-13

4、再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这四段分别写了李时珍师徒做了哪些事情?(板书)概括成16个字。

察访药材

借宿古寺

吃饭谈心

记录所得

小结:长长的故事,13小节的丰富内容,我们抓住了时间推移的线索,先浓缩成了四段,再浓缩成了这样简洁的十六个字,真了不起!

三、细读

1、在这些场景中,出现过师徒间的这样一段对话,让我们来看一看(指名分角色读),这段话中哪个字出现的频率最高?(板:苦)

请你关注“苦”这个字,想想“吃点苦”是什么意思?(吃一点苦)

2、孩子们,为了修订《本草纲目》,李时珍是吃了一点苦吗?(不)为什么这么说?请同学们细细地默读文章,请选择一处场景进行研究,看看李时珍师徒究竟吃了哪些苦?画出相关的句子,在组内交流,说说你的理解。(出示学习要求)

 

你们找到了吗?下面让我们把这些苦一一道来。

苦之一——行之苦

1、相机理解“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2、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交流:

(1)是啊,好几个月都是这样,这不,一天,他们又 “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这“一心”指的是什么?

(2)而当时师徒俩面对的是怎样的环境?(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现在你们知道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了吗?

3、总结:在山区赶路,不仅要翻山越岭,还要经受风吹雨淋和豺狼虎豹的威胁,的确是奔波得劳苦啊!齐读1-2节

 

苦之二——住之苦

1、哪个词最能反映这座古寺的特点?(破败)破败是什么意思?(破:残破。败:败落,没有香火,没有香客)

2、让我们走进这座古寺,看看是怎样的破败?谁来读?

3、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什么叫“断垣残壁”?“垣”是什么意思?(墙)

“断垣残壁,长满青苔”说明——无人修理,寺里阴暗潮湿(恐怖、脏、毛骨悚然)

“到处是灰尘,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说明——已经很长时间没人住了。

4、可面对这样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的选择是什么?让我们再读读这段环境描写,感受一下他的住之苦。

 

苦之三——吃之苦

1、除了行之苦、住之苦,还从哪些地方看出李时珍经历过程中的艰苦?第五节作者用了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从这些词,你又感受到什么?

2、是啊,正如李时珍自己所说,出门在外,确实相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不仅吃不好,吃的东西也要自己准备,当然苦。不过,他们在不在意?

 

苦之四——研之苦

1、是啊,他们不在意。所以即使在白天四处奔波,察访药材,晚上本该好好休息休息的时候,他们还在继续工作。

2、那么,工作之时,李时珍苦不苦,从哪看出?

(趁着月光、用石块垒成桌子。)体会到什么?(条件之简陋,工作时间长)能体会到这种辛苦的同学一起来读一读

3、再读读12自然段,你想抓住哪个词来谈?(端详 嚼)端详是什么意思?这一看一嚼怎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差别很小,借着昏黄的月色难以区别,就只好扯下一点嚼。了解这两种草吗?是药三分毒,有风险的)(严谨认真不怕危险)

4、 这一切的研究和揣摩,这一切的危险和担忧,写在纸上,就变成极为简炼的14个字(引读:“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涎”懂吗,这样的收获,不通过亲自品尝怎么能得到?让我们再读读这来之不易的文字吧——引读

5、其实并不是每次以身试药都这么幸运的,我们来听这个故事(出示:李时珍多次冒着生命的危险,以身试药。为了准确把握“曼佗罗花”的药性、他先后吞服了不同剂量的“曼佗罗花” ,最后导致精神恍惚,一卧不起。药性过后,李时珍对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出药性?我冒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冒险。” )听完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话要说?

6、那一夜,在李时珍的笔记本上,还有这些文字,字数不多,但字字可靠,字字准确,字字严谨,让我们好好读(语言准确、工作严谨)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词,学习了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分段的方法。我们还当堂研究并体会了李时珍师徒经历的困苦,读好了课文。其实,在他编撰《本草纲目》的30多年中,所吃的苦岂止这些,那么,面对这些艰苦,李时珍是什么态度?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态度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