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939
post:486939

殷雯洁 美术教学设计《船》

  • 发布时间:2016-12-26 10:43
  • 作者:殷雯洁
  • 点击量:

 《船》
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首先结合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了解船舶的起源与发展演变,从中体会自然、生活与艺术的密切联系;其次从视觉领域出发,从舟船的主船体、上层建筑、美饰中去看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舟船造型,感受舟船所承载的丰富内涵和文化底蕴,并通过赏析、探究、梳理等教学环节,磨砺学生的看赏能力与感悟力,以期穿透纷繁的视觉形象,掌握舟船形象的生成规律与文化内涵;最后通过“造型·表现”抒发对舟船文化的认知与感受,并融入自己独到的思想与情感,发挥想象,创造富有个性的舟船形象。

学生情况:

对于舟船的认知,学生更多停留在对舟船的功能与种类的了解层面,而缺乏对舟船主船体、上层建筑、美饰等蕴含美术特质的造型因素的审美关注与辨析能力,对于舟船文化中造型、功能与美饰相互间的协调统一缺少理解与思考。

在技能表现上,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平面造型基础和能力,能够较为轻松地再现二维空间的舟船形象,有部分学生在追求形似的同时,逐渐趋向追求舟船形象的丰富性与空间感的塑造。这样一来,绘画表现技能逐渐出现不同层次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创作过程中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能力范围内可实施的表现技能,创造二维空间或三维空间的船舶形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简要了解舟船的起源与基本知识,分析、梳理舟船的造型特征与美饰特征,以独到的感受和思想、展开想象,创造出功能性与艺术性完美和谐的舟船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立足美术学科的本质去观察、思考舟船的造型特征与美学特征,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时期舟船的梳理,使学生了解舟船文化,梳理舟船的造型特征与美学特征,从而有效启发学生创造有意味、有个性的舟船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舟船知识的了解,体悟舟船所承载的丰富内涵与文化底蕴,引导学生感受舟船所透射出的人类生活状况与社会发展变更,感受人类文明的进程,激发学生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教学重点:本课教学希望通过对大量舟船图片的欣赏,品味舟船所呈现的独特魅力,体会舟船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感受人类文明的进程,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崇与敬仰。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舟船的主船体、上层建筑、美饰等造型特征,探究船舶形象的生成规律,利用古文字和舟船的基本形有效指导学生的绘画创作,并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和个性爱好,引导学生创造富有个性、富有想象的船舶形象,表达积极的思想情感和文化认知。
教学设计
一、猜谜导入
1、谜面
不着地、不腾空,搁在水里它不沉。不怕风浪大船,就怕水不深。
2、揭示课题

二、学习与创作 

1. 从船形彩陶壶中感受独木舟的悠久历史,进一步了解古老舟船的造型特征。

据考古研究发现,独木舟大约在七千多年前就已出现,并且在一些出土文物中也能看到当时独木舟的影子。这是六千五百多年前的船形彩陶壶,从侧面的壶身就能感受到当时独木舟的侧面形象——船口平平、两头尖尖。(教师画一侧面独木舟)

2. 从现代船舶中了解船舶的基本结构,感受舟船的造型特点。

航空母舰(辽宁号)、战舰、海洋测量船、补给船、豪华游船

还有一个共同的造型特点。看,每艘船都可以从甲板分成两部分,甲板以下是主船体、甲板以上类似地面建筑部分叫上层建筑(板书:主船体、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可以在船的中间,也可以在船首或船尾(比划一下)。当我们要识别船的功能时主要看哪部分的造型?

3. 从古代舟船中进一步感受舟船的造型特征。

4. 从船舶的美饰中进一步感受船舶的造型艺术。
三、作业
画一艘你设计的船

四、评价与回味                            
1. 师生回顾本课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选择正确有效的评价取向。
2.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体验自己的成功经验和遗憾,或是还未解决的疑惑。
五、拓展与延续 
1. 从绘画作品中寻找船舶的身影,感受艺术是历史和社会的再现。
2. 了解船舶形象在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
3. 结语:从这些作品、这些船只中我们能感受到船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还能透射社会的发展。课后如果有兴趣,你还可以继续关注舟船的历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