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一直是所有一线英语教师最关注的研究课题。从结构课的研究到语篇教学的研究再到综合版块的研究,各地的教师都在各种课型的教学中大展智慧。上学期末自己有幸在市里展示了一节5AUnit10C\D版块的复习课,前不久我区骨干教师也以5BUnit5A\D版块为课题进行了骨干教师的赛课,今天又听力我校富有经验的市优秀青年教师王爱荣老师执教了6B的复习课,这些课例引发了我对小学英语复习课的复习味儿进行了一些思考。
复习,顾名思义,就是在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再现和回顾的过程中重新认识一些遗漏的知识,同时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的一个过程。因此、复习课就是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俗话说:“温故而知新也。”就是要在复习的过程中要达到“温故”和“知新”两个层面的效果。“温故”就是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已学知识和技能,重新强化记忆中模糊的部分;“知新”就是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对已获得的知识加以整理、归纳、概括,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把课本上的知识灵活的运用起来,并升华为学生本身的技能,让大部分的学生有一次再回顾、再学习、再补充、再提升的机会。简言之,就是复习课就应有复习味儿。
一、 复习不等于练习。
只要一提复习课,人们会想到许多的试卷,大量的练习题。老师不辞辛苦的出题,判题,把自己投入到题海里。这样的工作方法使得老师觉得疲惫不堪,效果不尽人意。于是抱怨学生不够投入,不够聪明。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失去兴趣,厌烦学习。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沿用传统的复习课模式,将复习课变为练习课。
二、 复习也是一种学习。
正如前面所说,复习课绝对不能等同于让学生做练习。我们必须承认,复习也是一种学习,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总结、概况、类推的能力有限,更需要教师给他们精心设计复习课。教师应利用教学艺术,根据学生的好胜心,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把所学的内容通过多种活动、练习的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大量复习活动中形成能力。使学生融汇贯通地掌握英语知识和运用英语知识。
1. 课堂主线使语言情境一体化
在平时的单元内容教学中,英语教师都能注意到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放到一条主线中,放到特定的情境中教授与操练。但在复习课的教学时。由于知识点较多且分散,老师们不知从哪儿下手,于是便分割成一段段不相联系的小对话,或者是单纯的语言句型练习。学生学完后没有整体概念,没有兴趣。所以我认为复习课依旧需要一条主线串始终,把语言操练放在情境中。我在教学5BUnit10的C\D版块时,课的开始首先让学生明确本课的标题就是Review and check,所以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两大块,即:复习和检测。再根据版块练习的要求和所复习的知识版块,设计相应的复习和检测的各个环节。这样学生在课堂中有复习的目标,明确复习的进程,也用复习过程中的检测标准自我检测、相互检测。因而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节课的复习过程。
2. 多种形式使语言运用综合化
复习课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但是并不能改变它的复习味儿。听过不少复习课,有些教师将有些环节已经变异为新授课的过程,出现很多结构性的练习,明显缺乏综合性。复习课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综合概况所学内容,并且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英语的特点体现听说读写的综合性。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开发游戏、操作、比赛、表演等形式。如每一复习单元的A部分都是8一10张或独立或连贯的图片,在教学时,我先直接出示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中的人物、动作、背景,自己以小组为单位编排英语对话,可自由发挥,语育多多益善,表演逼真为佳,词句准确错误少为优。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给同学们以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也让学生多了一次运用英语的机会。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而情景功能对话最能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因此我认为复习课同样也要注意到培养学生运用荚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应付考试。
3. 优化练习使练习广度深度并存
复习课主要是帮学生梳理归纳知识点,培养并检验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技能的大好时机.因此练习的设计一定要体现练习的深度和广度。
广度是指所巩固运用的知识点不能仅仅局限于本单元.应考虑并结合前面所学的相关知识点,融会贯通。在复习时,应把所学的相关的知识点都带出来.经常地与学生见见面,经常温习,不至于忘记。复习的最佳效果莫过于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让学生能融会贯通、牢固掌握,灵活运用。朱悦老师在执教 5BUnit4A\D一课时将前面四个单元句型串在谈论爱好和谈论日常所做的事情两条主线下,并设计了让学生给照片写标注这一练习,这一学生除了可以充分运用所复习的这两块内容的相关语句还可以用上过去所学习的现在进行时等其他知识充分发挥自主性去描述。
深度是指复习课的练习与操练,不应当是简单的一步即可完成的任务,应当是有点难度。可以是在现有的知识上的提升和扩展。如针对5BUnit9的内容,可以往学习的国家的首都名称进行一定的扩展。再如:在5AUnit10一课复习最后,我设计了一个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课所复习的三块内容完成一篇短文的写作,并在其中加入了写作短文基本格式的指导。
三、 复习必定要有有效性。
在王老师的这节复习课上,这点体现的尤为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吃透教材、全面回顾
王老师全面把握教材,将复习内容分为季节、比较级、打算做的事、问路及写信几大块内容,设计了精当有效的练习。注重同类比较,不同类区别。全面且详略得当。尤其是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将单词归类整理复习,让我不得不佩服王老师课堂效率之高。
2. 主题复习、整合运用
复习课的内容是旧的,就要看老师怎样去研究好不同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划分主题。王老师把教材认真梳理,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她采用了两条主线将所学内容复习整理。即:一、按所学话题归类整理;二、按所学句型归类整理。这样学生的知识树的结构就更加清晰,对相应的习题自然应付自如,手到擒来。
总之,复习就是学习的延续。学习知识难,运用知识则更难。每位教师使自己的复习课上出复习味儿,引导学生自己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在运用原有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技巧,真正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能力,以达到复习的理想效果。
诸蕾
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