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3197
post:493197

王倩 数学《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发布时间:2011-12-26 17:35
  • 作者:王倩
  • 点击量: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实践与综合课程”对于刚刚迈入数学教育门槛的我来说,可谓蒙着面纱的美人,像雾像雨又像风,很长时间以来,纵然意识到这个领域一定有它绝美之处,可众里寻他千百度,却始终不得要领,缺少方向。直到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南京市的网络课程,心灵的觉醒不亚于柳暗花明的畅快淋漓。新的认识、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让我如沐春风,思想越来越清晰了起来。

通过近两个月的网络学习,我心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是何等的畅快、清澈、活泼。金春平老师从高层面梳理了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的认识,帮助我们明确了其具有的课程和活动双重属性,建构了新的观念;沈科老师为我们明确了这一领域教材的呈现形式及内容编排的特点;还有马丽丽、宋杰等等具有钻研精神又富有教学经验的一些教师娓娓道来,让我对于“实践与综合课程”的资源开发、教学流程、教学途径的认识逐步走向细致。仔细观看视频后我觉得,此次培训的针对性强,具有较高的和实效性。

两个月”在人生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就是这世间长河中的一刹那,却给我带来观念上的转变,理念上的升华,两个月中,我一有空就打开视频,侧耳倾听名师讲解,用手摘记笔录,而后用心体验感悟,并随时以发帖回帖这种有效的的形式表达自己小小心得。

学习了专业理论、观看了专业实践。我也试图去思考如何让“实践与综合应用”更好的落实于我的日常教学中,我认识到可以拓宽“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时空,除了完成课本上的数学实践课,还可以在日常数学课中渗透、向数学课外活动延伸。

一、在平常的数学课中渗透。

    《数学课程标准》从课程改革和建设的高度,继承和改造了零散的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做成一个新的学习领域,纳入了数学课程。但仔细审视现行教材的其它三个学习领域仍然有“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相关内容,因此,在平常的数学课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来渗透“实践与综合应该”的教学。

案例一:

    在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加法和减法》单元的“练习七”中有这样一个小题,我对之进行了充分的发掘,赋予了其活动属性。

第一层次:想一想、说一说

1、解决+=8

    师:森林里的小松鼠和小猪遇到了很难解决的数学问题呢,小朋友们愿意帮助他们吗?(在黑板上随意贴出0、2、3、4、5、7、8几张数卡)

    要求:想一想,能帮助小松鼠用黑板上的数字组成算式+=8吗?请你先想一想,再到黑板上来摆一摆。(2—3名学生上前来摆放完整,黑板上剩下2和4两张卡片)

    提问:只有这两张卡片孤孤单单的在黑板上了,你能帮它们找到好朋友,也填进算式吗?

(补充2+6=8和4+4=8)

    提问:小松鼠看得眼睛都乱了,怎么也记不住,你能帮它整理整理更便于小松鼠学习吗?(请生排序)

    追问:排得清楚吗?他是怎么排的?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请学生把排好的算式读一读。

2、解决8?□=□

    谈话:小松鼠好高兴啊,带着小朋友们的算式去学习了,小猪也愁眉苦脸的走过来,请大家帮帮忙呢,看8?□=□这个怎么填呢?(引导学生从黑板上的加法想减法,并有有序的排列?

第二层次:摆一摆、说一说

谈话:你能像这样帮助小兔和小老鼠吗?请你自己拿出数卡有顺序的摆一摆,完成这两道算式,并和同座位的同学说一说你的想法。

二、在数学课外活动中延伸。

    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可以以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这些活动可以通过课堂学习方式完成,也可以通过作业形式,要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完成。我们可以对教材进行重组,形成新的、符合班级学生特点系统。学生只有走出课堂,应用意识和时间能力才能得到拓展。 

案例二:

    二年级认识《分米与毫米》单元的复习中有一个种大蒜的小问题可以延伸出很多活动的因素。我在实践中让每个孩子回家种植大蒜,可以直接记录数据也可以绘制表格记录每日大蒜的生长高度,在两周孩子们就自己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在家长的帮助下有绘制统计表的也有绘制折线统计图的等等,方式各异但都体现了数学的韵味。我拿出一节课来进行交流与提升,同一个人的大蒜生长的高度可以进行纵向比较,不同人的大蒜高度也可以进行横向比较。另外,在相对长的一段时间内孩子们的大蒜的高度是整毫米数、厘米数、和分米数的时候都带到学校来展示,即激发了学生学生的兴趣也在无形中加强了长度单位表象的建立,可谓一举多得,每个学生都在这样的一个活动中有收获。这个小案例也体现了三种途径的有效整合,使得数学课更加贴近生活,具有实用性,较好地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平常的数学课中渗透、在数学实践课中进行、在数学课外活动中延伸这三条途径构成了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基本途径。

    通过学习,我愈发感到只要教师对于“实践与综合课程”拓宽思路,放开手脚,努力从内容上为学生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