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思,初识分数真面目
——三上《认识分数》教学实录及思考
■南师附小 杨滢萍
分数学习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拓展,同时又是后续学习小数的基础。课前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分数有一些模糊的了解,但都是比较肤浅的,不能把握分数的本质。因此在教学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组织大量直观的、感性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从活动中理解“分数”是在“分”的过程中产生的数,认识到“平均分”是“分数”产生的必要条件。
苏教版教材第一课时安排认识几分之一,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第二课时再安排认识几分之几,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课前深入的研究,我大胆的把两部分内容有机融合。
这节课是参加“全国目标教学赛课”所上,课前,一直纠结与是否使用课件,自己准备了几张ppt,内容是生活中的分数,如等分颜色的伞面、巧克力…… 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师根本没法也没时间展示这些预设的内容,展示不好反而适得其反,所以,干脆,还是取之于生,用之于生,来源于学生的材料更加鲜活些,自然些。
一份好的小研究不仅能够体现所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挖掘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内涵,小研究的第一题几易其稿,从最初的“用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做一个分数,并说说是怎样做的”这样的问题开始,我进入了第一遍试教,提供的材料是多元的,孩子们创造的分数也是多元的,让我进入了“六神无主”的状态,那一次的试上让我束手无策,不能任由学生牵着走的结果就是,我还是生拉硬拽着学生走完了整个流程。于是,在周校长的建议下,我把第一题改成:“用圆形纸片做一个分数,想一想你是怎样做的?”材料单一了,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发散,学生们纷纷创造出了等分数,自然的从几分之一的认识进入了几分之几。
初识“分数”真面目后,继续带领学生研究,不同的图形,不同的分法,它的四分之一又怎样的特征?相同的图形,又能找出哪些不同的分数。这样的相同与不同,引领着孩子们在分数的核心概念里“由表及里”,“深入浅出”。正是这样的研讨与发现,课上的交流才显现出孩子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课后对孩子们所学做了小练习,除个别对“平均分”和“分成”关键字眼的模糊外,掌握情况良好。不过,对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还需要再做强化,应该在适当的安排学生看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