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959
post:492959

宋尚琴 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1-01-10 09:35
  • 作者:宋尚琴
  • 点击量:

 

行当所行,止当所止

——《小蜗牛》教学反思

在设计《小蜗牛》一课的教学时,主要想表达这样几种想法:

1、体现生本理念: 以生为本,在“读文、读词、识字”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互教互学,将前置性学习的内容与课堂学习紧密结合。

2、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连续的情境:小蜗牛接到米老鼠的信,帮助小蜗牛开火车去参加迪士尼游园活动,邀请小朋友参加放烟火活动。

3、设计坡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读课文时,自由读——指名范读——小组合作读——齐读。

理解课文时,整体感知——相互提问(发散思考)。

学习词语时:自由读词——小组开火车带读——一人挑战开火车带读——齐读开火车。

学习生字时:自己学生字——小组互学——重点识难记字——归类识字——生字口头组词——生字放在文中复现。

整个设计循序渐进,让学生学得轻松有效,也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个人认为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结合听课老师的一些意见,对课堂教学实际效果进行反思,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对教学起点的把握是否准确?

学生课前已经进行了前置性学习,我仍然是从朗读课文、朗读词语、认识生字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是否关注到学生的实际学习起点?从孩子的前置性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如果孩子们已经能够读好课文,读熟词语,认识了大部分的生字,那么教学从什么起点开始?课堂的时间分配应该如何进行?教学的重点又应该是什么?我想,随着孩子对生本教学形式的适应,自学能力的逐步增强,我在课堂中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一部分课堂时间用于检查先学情况,交流学习成果,在完成基本任务之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对优美文章进行积累和运用,运用空词法、空字法将美文诵读和字词复习结合起来。平时教学中,如果文章不是很精美,也可以用多余的时间进行小的诗歌朗读。让学生的课堂充实起来,让不同的孩子在课堂上都有相应的收获,让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适合自己的增长点。

第二、学生的思维发展体现在何处?

教学设计中留给学生的敢于表达、乐于表达的空间还不够,一些发散性的思维训练没有,一些有个性的表达也没有,学生是在老师的组织下学习,对课堂常规的训练要求让学生课堂能够紧跟老师步伐学习和表达,但是自由的发展,思维的绽放很少,只有在自主提问的时候有一些,随即又熄灭了。随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这样的思维发展空间应该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多营造一些。

第三、怎样做到情景与文意的统一?

迪士尼乐园执行的情境孩子们是很喜欢,也非常感兴趣地由始至终参与学习。如果能够把情境的设计和课文内容结合在一起则更能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小蜗牛从夏天一直爬到冬天,其实是慢吞吞地爬过了一年四季,怎样在这个情境中让学生完成对课文、词语和生字的学习和理解,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不同的课文就可以有不同的情境设计,这样孩子的学习就多了一份趣味,少了一份单调和枯燥。

看来无论是采取何种教学理念,无论是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教学时教师对学生、对文本的考虑应该紧记一个“度”字,也就是行当所行,止当所止。何时提升学生的认识,何时发散学生的认识?情境的创设应适度而行。

 

 

上一篇:郭静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