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长短、高矮》一课是在学生学会了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之后,让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教材本身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很难,通过学前的教育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因此我把比较长短高矮时要一端对齐作为本课的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一上课我安排了两次猜一猜的活动,外观看起来一样,而结果却不一样,这时候我追加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刚才一猜就猜准,现在却没有。从而引出第一次是一端对齐的。有了第一组纸条的一端对齐,学生对第二组纸条的时候就很容易想出下面一端对齐的方法的,这时候突破思维定势,问一句可以下面一端对齐,还可以怎样对齐?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回答动手来操作验证,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总结出对比的另一种方法。数学课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渗透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的,所以在比较纸条的过程中怎样叙述两根纸条的长短关系我让学生不断以各种形式练习巩固。如个别说一说,小小组内说一说等巩固他们这句话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接下来的比较小棒的长短,是为了巩固一端对齐的好办法。比较三根纸条的长短目的是学生明白比较的对象不同,比较的结果也不一样。在课堂教学中我还设计了同桌同学之间比铅笔的长短和比个子的高矮两个环节。比铅笔长短的活动中我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请学生从铅笔盒里拿出一支铅笔,和同桌的比一比,发现了什么?在学生的汇报中指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比较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