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德育
《绿色小卫士》教后感
余杨
品社教材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重视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式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的特殊价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同时以小学生中高年级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统一整理各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通过不同层次和视角的"做人""做事"主题的呈现,引导学生形成对社会的整体认识,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在相互联系中协调发展。
我在执教四年级下册《绿色小卫士》一课中深有体悟,本课课堂设计我着力从垃圾问题入手,在调动学生对垃圾乱放的消极体验之后,迅速通过拟人的方式将这种体验放大,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一步体会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接着通过设立调查家庭“生产”垃圾状况这一栏目,引导学生分析垃圾垃圾产生的根源。接下来通过资料卡将学生通过活动和体验得到的认识加以提升,而后通过呈现回收再利用的标志引导学生拓展相关知识和视野。最后提供一个从身边做起的活动:为学校的垃圾处理尽一点力。在设立教学目标的时候我设计了如下:1、促使学生产生持续的环保行为。2、进行实地考查,说明产生环境总是的原因及其危害。3、了解一些生态环境总是的产生与发展,产生环境界危机意识、树立环保意识。
品社课是一门综合课程,在课前要进行大量的资料积累,要运用到很多我们平生活中有深入接触的东西,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就要适当的去指导学生从哪些方面搜集相关资料。
学生的心灵是洁白无暇的,是美好的,他们为环境的恶化担心、为动物失去家园而痛苦、为河水不再清澈而可惜……可以说,情感目的老师不说就能达到。关键是行为目标,孩子年龄小,嘴上说到的行为上不一定做得到,就是做到了也会发生不能坚持的现象。这就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帮助了。
所以我最希望的是,整个社会的风气越来越好,协同我们的教育一起让孩子们为了明天而坚持保护我们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