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润萍教学反思1
- 发布时间:2011-12-29 10:02
-
作者:尹润萍
- 点击量:
《旅行之歌》是一首斯堪的纳维亚儿童歌曲,表现了儿童外出旅行的愉快心情。这首歌曲的节奏复杂多变,乐句长短不一,对于低年级是有难度的。在歌曲教学中,我抓住音乐要素设计活动,课堂高效而有新意。如音乐课伊始,我抓住歌曲中很有特色的拍手节奏 ,安排了拍手律动:
师:刚才我们加上了一个拍手的动作,还记得拍了几次吗?(三次)
师:一共拍了三次,有长有短,各不相同,请大家看,就是这样一个节奏。
(屏幕显示节奏)我们一起再拍一次——附点八分音符长一点,十六分音符短一点。
低年级孩子有爱模仿、善模仿的特点,通过自己准确、规范、到位的示范,引导同学在音乐声中进行节奏训练,使学生对歌曲有了完整的印象。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而且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把握了该节奏出现的位置,培养了听记节奏的习惯和能力。
师:这次我要加上脚了。请大家数一数,我踏了几步以后再拍手的?(看教师的示范,用手指表示步数。在音乐间奏中出示图示,带领学生边踏边拍)
师:这次我还要再加一点花样,请注意我是在第几句的时候加的?
在这个环节中,我抓住音乐是听觉艺术的特点,引导学生边聆听音乐,边看示范,用手指表示听到的步数,最后利用图示将直观视觉刺激与音乐的听觉连结起来,帮助孩子熟悉歌曲,记住歌曲。
《旅行之歌》有两段歌词,第一段歌词表现早晨孩子们唱着歌儿去旅行的愉快心情。我用音乐创设了去新疆旅游的情境,通过欣赏《新疆好》引发学生思考该用怎样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绪,通过对鼓声的模仿练习学习用轻巧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在唱“听枝头小鸟唱”这一句时,又带领孩子来到大草原,用连贯宽广的声音唱出缓慢优美的感觉。《旅行之歌》的第二段歌词表现了夜晚来临,旅游回家的感觉。让孩子欣赏东北的《摇篮曲》,感受歌中安静舒缓的感觉,引导孩子用较弱的力度、较慢的速度表现因为疲惫而渐行渐缓的脚步以及夜晚安静的氛围。精巧的教学设计使枯燥的技能学习变成了有趣的“音乐旅行”,变成了情感的自然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