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995
post:491995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肖冬梅

  • 发布时间:2015-07-02 09:18
  • 作者:肖冬梅
  • 点击量: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南师大附小    肖冬梅

今天,我执教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细细分析整个教学过程,让我有了新的认识。下面就对本节课的成败进行一下自我反思。

(一)联系学生已有学习经验,改变呈现形式: 

“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灵活处理教材。”是我们教师努力的方向,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先复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这有利于知识的正迁移,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 

(二)合作探究、主动构建

在出示了+ 后,我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学生的方法有很多,有的是转化成小数计算的,有的是转换成同分母分数计算的,还有的是画图算的……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出:学习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也有这样一段描述:“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没有剥夺他们的权利,而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后,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正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主要方式。学生在小组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教材内容开放了,教学过程开放了,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了,整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的探索、讨论活动,怎样处理好教材中知识点的落实,这是我思考的问题之一。因为,现在的课中,特别是一些研讨课、公开课,更注重的是怎样让孩子们参与学习过程,如何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学习,很少考虑知识点是否落实,怎样落实。我们让孩子们停下探索的脚步参与练习,这又恐怕不合适,我们让孩子们不停地去探索,而不管知识落实情况,可能也不恰当,那我们该怎么办? 

2、在计算课的教学中如何把握算法多样化的问题。是不是算法越多越好?要不要总结出一种计算方法比较简便? 

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做到根据学生的“学”来调整教师的“教”;如何处理好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教师引导的时间;…… 

这些问题都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碰到的一些困惑,值得我们去探讨、去研究。

 

 

上一篇:樊敏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