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学生甘做旁观者的态度
李春辉
一、现状思考:
以往,学生周记佳作交流的时候,都是老师口头点评,个别学生发发言就过去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尽管入选的佳作很精彩,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孩子不能专心地聆听、阅读与欣赏。只听个大概的选材情节,对于同学作文的可圈可点之处并不甚在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样的情况:原本作文能力强的孩子,依然会写,入选率高;原本不太会写作的孩子,仍然不会写,每次周记胡胡了事。每周的周记点评就成了老师和少数尖子生的事,似乎与大多数孩子无关。这,就违背了我让学生每周写周记,做讲评的初衷了。怎样调动绝大多数的孩子的积极性,变老师的精彩为学生的精彩呢?
关键在于,改变学生甘做旁观者的态度!
二、改变措施:
于是,我一改往日周记点评的方式,周记点评课前,我给每位学生发一张点评记录纸,要求所有学生边认真阅读、聆听同学的佳作,边努力发现同学习作中的闪光点,随时写下令自己欣赏的地方。无论是写作的内容或题材,还是写作技巧和语言,哪怕是一个妙词,一段佳句都可以加以肯定和欣赏。对于精彩的评点,我们也将收录到班级佳作选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举措一出,学生们顿时为之一振,他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评判者,不认真怎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评价,积极性怎能不高?
下面附一篇学生周记及同学点评:
事实,雄辩
蒋佳琪
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一句话能把人说跳。记得《九品芝麻官》里周星驰演的那个角色,硬是把死人给说活了。那么,若已有事实,雄辩还能胜出吗?突发奇想中,我想到了几件事例......
事例1:禽流感
事实:H7N9是由鸡鸭等禽类引起的。
雄辩:实际上,禽流感是由谷物引起的。鸡、鸭平日里都会吃些谷物,而谷物与鸡鸭身体里的某种化学物质(别问我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产生了共鸣,迸发出了H7N9。至于为什么单吃谷物没事呢,因为谷物只有与那种化学物质产生反应才会有H7N9。但,病因终究还是在谷物身上。
鸡鸭们(欢呼雀跃):对,对,就怪谷子,就怪谷子!
事例2:年龄
事实:谁早出生谁年龄大
雄辩:其实谁出生晚谁大。假设你13岁,你姐16岁,从0开始数:0、1、2......12、13,OK,有你了,再往下:14、15、16,这才有她。所以,你比你姐大。
我哥and我姐:滚!
事例3:严嵩
事实:此人是个无恶不作的人渣
雄辩:某人曾讲,她认为严嵩是位模范老公。与结发妻子相敬如宾,十分恩爱。后来妻子去世了,他悲痛万分。此后从未续弦。在那个万恶的旧社会实在是位不可多得的“丈才(丈夫才)”啊!
我(辩题太扯,所以自己都忍不住反驳):那照你这么讲,魏忠贤也是好人喽?他自杀身亡,有面对死亡的勇气......
事例4:占有权
事实:父母的东西就是父母的,我们要经过他们同意后方可使用。
雄辩:根据我国《婚姻法》,男女双方结婚后,所有东西双方各有50%的使用权。于是爸爸那50%的使用权肯定愿意给孩子(当然自己也能用),妈妈的50%也愿意给孩子,50%+50%=100%。So,爸爸妈妈的东西他们自己只有50%的使用权,孩子却有100%。
法律and爸妈:胡扯!!
事例5:朋友
事实:朋友很重要
雄辩:两句话、三个等式:
朋友值千金。朋友=千金。
金钱如粪土。金钱=粪土。
朋友=千金=粪土
!!!!!!!!!!!!!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两句俗语叠加一起,重要的朋友=粪土。
粪土(你看我,我看你):原来我们象征着珍贵的友谊啊......
总结全文(我妈):此文观点无理取闹,十分混乱;论据咋看有点神经质,细看则......更神经了。喂,回家吃药!
......
看到了吗,这就是事实与雄辩的碰撞。常言道:“事实胜于雄辩”,可雄过头了的辩也可以打败事实,占领上风。我们固然要明晓事理,辨明事实,但若已明白了事实,偶尔为它放个假,听听“无理取闹”、“神经质”的雄辩,生活会有趣很多。我们离不开事实,却可以、也应该为事实留下一片雄辩、想象的天空。
同学评议:
徐哲恺:同感!英雄所见略同啊!
黄文轩:对,说的没错,我们是要在事实的基础上听听雄辩,放松放松。
田若岑:看来“三寸不烂之舌”还可以放松身心啊!
蒋润喆:事实胜于雄辩,但蒋佳琪却辨出了精彩,辨的无懈可击!五个事例,却都那么精彩,不愧为大才女啊!
段小茜:有点“神经质”“逆思维”呵……这种思维,只有她有呵!
张淇钰:文章写的十分有趣,不禁会让人发笑,有一句俗话叫“事实胜于雄辩”,但此文章却又颠覆了此词语,有时候雄辩也胜于事实!太有趣啦!
沈楠:构思精妙,语言精妙,有时“神经质”的雄辩也给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还可以让大脑运动运动呢!、
高韵霏:事实抹杀了雄辩,让我们为雄辩留一片天地,为想象填上一双翅膀!
刘旻希:听了蒋佳琪的作文真是一番享受,事实胜于雄辩被推翻了?
王华筠:有意思!作为你亲爱的“粪土”,我也十分提倡“雄辩”先生一个天空。(PS:此文作者说没有写作方法)语言幽默却深受启发!活到老,学到老~
朱乐平:也做方式新颖,事实与雄辩的碰撞总会给人意想不到的“笑”果和惊喜。
张雪滢:听了这篇文章,班级中传出一阵阵笑声,确实,这是一篇不多见的“神经质”文章。
任天逸:用了五个事实和雄辩“打”起来的故事,我原先以为“事实胜于雄辩”,现在却发现“雄辩”有时也能“获胜”(虽然有些不讲理),但能给我们带来许多乐趣。
学生们的“点评”,有的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简要凝练,要言不烦;有的洋洋洒洒,下笔就几百字,但句句有的放矢。
看这样的评语,就像伙伴之间的聊天,学生怎能不乐于接受。同时,同伴之间互相评价,互相观摩,取长补短,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时也给学生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也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这也正好体现了对写作的要求“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三、改革成效:
没想到,这样实施下来,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连锁效应。佳作入选的学生感受到同学的关注与欣赏写作兴趣愈发高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写作文,交作文就不会再成为问题。那些评点入选的学生,看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被采纳,兴趣也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听同学佳作的时候用心多了,生怕一个有价值的闪光点被自己错过,从而写不出有新意的点评。这样的良性互动,既提高了学生写周记的积极性,又促进了学生认真学习他人长处的习惯养成。于是,每次的周记点评课,我们真正做到了以学为主,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辅相成,不少孩子把从同学那儿学到的写作技巧、方法、语言、选材等又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学生写作的激情燃烧起来了!
四、总结提升:
《论语》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阅读和点评同学的作文,需要学生拿出自己的眼光,各取所需,学会互相欣赏或批评。“互评”作文既是一个阅读和欣赏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和反省的过程;既是一个合作和交流的实践活动,又是一条取长补短、让评点双方的作文迅速“升格”的捷径。
综上所诉,我认为点评伙伴或同龄人的作文,既可以倾听、吸纳同龄人的意见,学会沟通和合作,又可以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所以,提倡作文互相点评,是我们语文教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一种积极的价值追求和自觉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互相点评周记的做法实施以来,颇受学生欢迎,而且已收到了良好果。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