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504
post:491504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3-06-17 14:24
  • 作者:杨婧
  • 点击量: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反思

总体来说,这节课上的目标达成了。在教学新知这一块,虽然后面后面我们是要求先算个位再算十位的,但是课堂上我还是尊重了孩子算法的多样化,并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所以实际上新授部分完全是由孩子在交流讨论的情况下习得的。但是在孩子交流的时候,如果班级的常规不好,效果就不会很好。所以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孩子做一个善于倾听的孩子。

新授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情况,感觉处理的不太好,现将情况和思考整理如下:

1、在探究24+6的算法时,我让孩子在黑板上利用磁力贴小棒摆一摆,来感受满十进一的计算过程,结果请上黑板的孩子开始摆24,一根一根试图摆出24,由于一开始以为他是先算4+6,所以摆的过程耗费了很多时间,但是当我了解了他的意图之后,我就求助全班同学问:他现在是在摆24,你有什么好建议吗?孩子马上举手,20可以用2捆小棒来表示,这儿正好做个提醒,对于后面的4+6的计算正好做个伏笔。但是这个问题出现,其实是说明在孩子中还存在对于“满十根捆成一捆”这一概念的不熟悉,还出现本不应该出错的问题,浪费了一些时间。

2、在研究24+9的算法时,开始脱离操作,要求孩子想想这道题你想怎样计算,把你的方法在草稿本上写一写,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方法还真是不少,基本将几种思维方法都呈现了出来,凑十法、凑整法、包括24加10,然后再减1,整个过程,思维性比较高,感觉好像很有深度,方法很多样化,但是整节课的整体氛围也因为太长时间这样思维的分析,所以有些沉闷,课堂氛围不是特别热烈,举手的也就围绕着几个孩子,所以试图面向全体,但其实并没有真正做好,有些遗憾。

    这节课我还注意在每个环节进行了小结。除了注意在每个环节的最后进行小结,我还注意把前后知识进行了对比小结,让学生体会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相同类型和不同类型题目之间的联系。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其实在做计算题的时候也是可以有策略的

一年级的课堂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游戏穿插课堂、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最后一道题,我还引用了生活中孩子熟悉的“掷飞镖”的游戏,让孩子们学会选择信息,并能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当然,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来得及完成所有内容,上述拖沓的地方还需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