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异的做法不可弃
张明娟
《月亮姑娘做衣裳》是校霞光杯赛课的指定篇目,选自生本教材。作为生本班教师的我本应该能够更好的演绎这篇文章,但是因为考虑到执教的是普通班,而且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没有拼音的长课文(有三面之多),所以我就采取了以识字为主,理解课文为辅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仍然努力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如互相教不认识的字,交流新认识的字,小小组合作学习。
但是这样教学下来,学生生字学习是扎实了,但是缺少了趣味性,节奏也很慢,感觉整堂课没有多大活力,参与的孩子也不是很多。我不禁想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上完课后,我又赶到三楼听姚萍老师上这课,用的是我们班。她一堂课不仅教了生字词,而且教授完了课文,学生完全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了月亮的变化,每段课文都进行了有详略的理解。
我不禁感叹:原来一课时可以上这么多的内容。往往课堂上,我都是一课时教授生字词,学生们从各方面去研究生字,一课时则去理解课文,但对课文的理解也仅是个别重点段落,从孩子的零碎语言中去引导,总觉得讲得不深不透,心里还自我安慰学生才二年级,他们并不太理解,写好字,读好课文就好了。事实是否如此呢?
现在想来,也许并不是。因为我太迁就学生的水平,放低了标准,所以学生才少了进步的空间。对于重点段落的屏幕出现,也是极其重要的,投影书,并不能凸显重点语句的重要。单独的出现,不禁聚焦了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更为细致地去品味。
生在生本,但是以往优异的做法不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