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778
post:490778

比大小的教学反思(周艳)

  • 发布时间:2014-06-23 13:43
  • 作者:周艳
  • 点击量:

比大小的教学反思

 

(一)尊重学生的原有认识。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如果我不得把全部教育心理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学习,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应用已有知识经验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充分发挥了学习潜能。例如,在比大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以前面学过的“一一对应”的思想解决问题。在学生理解两个量的关系的基础上引出符号表示的方法,尊重了学生原有的基础,在他们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来理解关系符号,是十分自然、有效的。在“认识新知,巩固练习”中多次让学生自主探索,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识别“>”和“<”时,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和“<”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二)挖掘教材的数学思想。

   本课场景图学习的内容是:3等于3、3大于2、3小于4,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如果只让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学会比5以内数的大小,那么教学目标很容易达成,但是这种停留在知识层面的效果,对学生知识的提升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并无多大帮助。如果教师注重挖掘蕴涵在知识深处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对简单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对学生的后继学习将产生积极影响,这节课渗透的数学思想主要有:①符号化思想。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比大小的结果,教师再引入数学符号。并让学生感受到符号的合理性和简洁性。②化归思想。当有多种水果摆在面前时,一种一种地考虑,这本身就是化复杂为简单的化归思想的运用。③一一对应思想,在比较的过程中,这种思想展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