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什么呀
教学反思:
这是我的一节一年级随堂课, 这堂课看上去很简单,但上完这后我的感想颇多。孩子们的想象力超赞。
一、趣味性的教学细节,使课堂生动有趣
1、童话导入,直点主题“撕纸添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跟老师一起读撕纸儿歌:“小纸片,真神奇,先想后画不稀奇,撕撕摆摆变个形;小脑筋,创奇迹,先撕后想才聪明,随着纸形去联想;小小手,了不起,添添画画显本领,张张撕纸有生命。”再现了教学的重难点——“撕纸添画”的方法:(A)撕一撕。(B)摆一摆。(C)想一想。(D)贴一贴。(E)画一画。
二、层次性的教学环节,引学生探究创新
1、先单张纸想,以简单型的创作给孩子信心。我随手撕了一张纸片,问孩子,这像什么?教室一阵闪神过后,比较热烈,回答的孩子比较多。紧接着,我说,看这样像什么,这样又像什么?(一张纸上下左右的反转,来启发孩子)这一下,教室炸开了锅,回答的孩子达到80%。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思维非常活跃,很是喜人。不得不赞叹孩子们的想象力之丰富。
2、“大同小异”——将纸随意撕开,把很多纸块利用起来,想象成同一主题。将几片纸拼在一起,又启发孩子们想了会,最后故弄玄虚猜一猜老师是怎么想的?于是,我把它粘贴在另外一张纸上,还用笔添画了几笔,哈哈,一只神气的狐狸出现了。孩子们非常愉快。从它们的愉快笑声中,我也明白了他们学会了,是时候轮到他们自己创作了。这个环节包含以下几部分:通过启发让学生对撕出的纸块进行联想,在思维的碰撞中触发学生的创造力;把纸片转几个方向再联想,以此让学生了解“同一张纸片能变换出不同的造型”;一张纸片分解出的纸块能添画成同一主题的事物,使学生的思维又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三、互动性的组织教学,让能力展现提升
最后的拓展延伸提醒学生要有环保意识,培养“变废为宝”的理念同时这一环节中我设计的是以小组形式完成同一幅作品,旨在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启发,激起创作的火花,在讨论和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合作创作有两个目的:一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协作意识;二是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而在美术活动中,为了深化学生的体验感悟,常常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活动方式把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从小树立美术是为了美化生活、创造生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