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我紧扣“勤奋”两字,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由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勤奋”是通过哪些事例、什么样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让学生在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之间走一个来回。
为此,我在教学两个具体事例的过程中,努力营造一个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愿积极参与、都能自主选择的开放的学习环境,教师参与其中,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努力让学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智慧,能力,提高素养。我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例子,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先确定学习哪一自然段,然后各自轻声读一遍,再划出说明勤奋的句子。划好之后,互相交流,谈谈自己的理解。交流第一个事例时,孩子们都能找到要点,此时我提出: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学生们对之前交流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得出:先写小时候怎么勤奋,再写长大以后,更加勤奋,最后写取得的成果,按照时间的顺序写的。因此,写法的指导也自然地渗入教学中了。第二个事例,我采用质疑探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学完二、三、自然段后,我要求学生对两个事例进行对比,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他们的回答既简练又到位,一下子就指出司马光是天资聪明又勤奋努力,而童第周虽然一开始基础较差,但通过他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也取得了伟大成就。两个例子,两个视角,使得论证更严密。最后由“课本”向“课本外”延伸,我让学生说成语,读名句,写事例,帮助学生营造“大语文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将课内外知识联系起来,运用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读中学写、写中促读、在学中做,在做中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