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练习与评价——不重数量讲究质量,改变形式,组织有效的联系,进行合理的评价
练习的有效不在于老师出了多少道题给学生,而在于这几道题是否充分地发挥了其习题的功能。比如让学生练10道题,老师采用不同的方法,就会有不同的效果。A老师把10道题出示在黑板上,指名让学生回答,集体订正;B老师把10道题出示在黑板上,让全班学生先不出声,默算1分钟,然后再进行交流,再从中发现某些规律或计算的窍门。很明显,后者才是更为有效的练习。
练习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除了默算、听算,还有算法交流、找规律、相互出题、师生比赛、游戏等,特别是联系实际进行计算练习,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评价的时候,我们应当意识到,不能以统一的标准衡量每一个学生。《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学段目标是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这就意味着,有些学生可能会要到本学段结束的时候,才能达到每分钟算8—10题。教师应正视这个事实,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不能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