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176
post:489176

谢丽 音乐课堂的整体设计艺术

  • 发布时间:2011-06-23 15:54
  • 作者:谢丽
  • 点击量:

    音乐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是指教师在音乐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对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做出整体的设想和安排。一堂好的音乐课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有创作这件艺术品的灵感与愿望,要把整堂课思路清晰地完整地形成一件艺术品,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音乐意境之中,享受音乐,体验音乐的魅力。

一、教学环节的整体把握

    一般音乐课堂教学的环节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可分为:感受与体验、想象与创造、评价与交流,从教学内容上又可分为:导入、节奏练习、新授歌曲、表演歌曲、创作歌词、小结等。一堂课的设计,好比一篇小说的构思,要有一个主题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小说中主线的运用,能给人一个非常清晰的眉目,也便于作家以大量的笔墨集中塑造成功的人物形象。所以在音乐教学中也应该有一条主线将课堂上的环节、知识点,串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形式贯穿整堂课,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和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为活泼有趣的游戏、舞蹈等,使之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这样,各个教学环节就像一个个糖葫芦,既独立存在又相互关联。

    例如:小米老师的《买菜》一课,菜场的生活情境贯穿整节课,课的开始进行“律动”来到菜场;然后运用“数板”模仿菜贩吆喝声与顾客的还价声;不知不觉中用歌声表现买菜;最后用音乐完整表现“买菜场景”,形成完整的菜场交响曲。再如:王蕾老师的《划船歌》一课始终围绕“船”在水波荡漾的音乐的韵律进行教学环节的学习。开始用一首同学们学过的印尼歌曲引入律动,感受船歌的摇荡韵律;之后通过比较旋律异同,用线条与歌声表现小船在均匀的摇荡的旋律;然后在歌曲学习中体验印尼船工们泛舟河上的悠闲轻松的心情,通过视频欣赏、难点的突破让学生再次体验整首歌曲的摇荡的韵律;最后同学们模仿划小船的动作完整表现全曲。

二、       教学形式的整体运作

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音乐课堂教学形式一般分成三种:传授型教学形式、体验型教学形式、创造型教学形式。传授型教学形式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为基本教学结构,注重信息传递的数量和接受的效率,而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与动力结构的完善。体验型形式以“师生互动”为基本教学结构,以学生心智体验、能力发展、素养提高为主要目标,以观察、交流、品味等为主要活动方式,注重让学生通过心灵的体验加深对知识的感知和认识,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内驱力。目前,我们的音乐课大都属于体验型教学形式,包括对话教学形式、表演教学形式、讨论教学形式等。创造型教学形式侧重于学生在体验感悟基础上的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例如发现、探究、创作等。

教师们应考虑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尽量做到不单一,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王庆秋老师的《对山歌》一课,开始以传授形式教师介绍山歌的特点;接着设置“歌仙”这一悬念,让学生进行视频欣赏,不仅让学生熟悉了歌曲的旋律,而且自主探讨出“对山歌”的特点(人数、形式、歌词等特点);通过图片欣赏观察歌词对的是生活中的农作物;在歌曲学习中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棒棒敲哎”的不同唱法以及歌曲的重音词,解决歌曲的难点;最后采用分组猜谜、对唱形式将表演推向高潮。整节课形式多样,重点突出,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开心,教学效果非常好。

另外,一节好的音乐课应该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有高潮部分。然而,我们大多数老师注重开头教学形式的精彩,而忽视歌曲学习中方法与技巧。这一环节往往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这也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与改进的。

三、       教学基调的整体调节

一幅油画有色调,或是暖色,或是冷色,或是冷暖相间;一首乐曲有调性,或是大调、或是小调,或是五声调式。一节音乐课也一样,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把握歌曲或乐曲的情感基调,做到以情感人。

例如《忆江南》一课,这是一首诗词,表现了江南风光的柔美的情感基调,蕴含着作者对江南风光的深刻理解与怀念之情。祁舒老师的教学中情感基调定得很准,教学中“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韵”。通过舞蹈的感受,音乐的渲染,读出江南风光的柔美与热情,并在悠扬声韵中融入了山温水暖的江南风景。特别是学生朗诵之后,音乐没有断,老师紧接着说:你们吟诵得真好,我还能唱呢!由吟诵到歌唱,情感延续而升华,情韵交融。

但是接下来教者试图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歌曲的创作的方法学习歌曲:五声调式、鱼咬尾、模进、一字多音等,可以看出教师对歌曲的分析很细很透彻,但是由于这些知识点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而且并不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所以学习过程基本通过教师的讲解完成的。这样的讲解也打破了歌曲的延绵的柔美的整体基调。我们注重教学的细节很好,但在歌曲教学中,我们不能像解剖医士一样,将歌曲剖成细小的知识点、小乐句,“扣”着个别音、词不放,而忽视歌曲的整体美及浑然天成的韵味。如果改成在将有的知识点融入歌曲学习过程中学习与了解,就像语文学习中的随文识字一样,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

四、       教学问题的整体设计

在这次赛课活动中,鲜有学生提出问题的,我们不能说学生没有发现的眼睛,而是我们并没有给学生任何提问题的机会,特别是公开课中,教师设计的环节紧凑,内容丰富,往往剥夺了孩子发现的时间与空间。所有的问题基本都是教师提出的,而且问题具有开放性思维的也很少,大都是具体的问题,基本只有一个答案。有没有老师想过这样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一共提出了几个问题?哪些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哪些问题是开放的?哪些问题简单到用是否回答的?哪些问题是要追问的?大凡是不是?会不会?可不可以?高不高兴?等完全可略去。

所以说,我们在设计音乐课时,不仅要关注教学细节,还要注重课堂的整体构成,这样才会是我们的教学更加艺术,展现音乐课堂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