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010
post:489010

三上《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5-01-19 10:05
  • 作者:赵会平
  • 点击量:

《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随笔

板块教学和以往传统的阅读教学思路的区别在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思路是“线性”的,基本上是一个段一个段地分析,然后小结课文特点。而“板块式”思路是呈“块状”的。这种块状设计,主要着眼于学生的活动,着眼于能力的训练,以“板块”来整合学习内容,来形成教学流程,来结构课堂教学。

一开始《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我遵循传统阅读教学思路进行,经郭老师提醒,我才意识到这个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操作过程琐碎,而且给人一种直白且过于理性的感觉,上不出“语文味”来。

重新备课,主要采取“抓关键词”的策略来感悟文章句、段。如第三小节“想象画面,你看到一条怎样的小河?美美地读给大家听。”如果预设顺利,教师抓住机会,点评表扬学生“你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感受到了小河的美”,给其他学生以示范作用;学生如果没有抓关键词,教师可以灵活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也可以向学生渗透“抓关键词”的方法,提升学生高效感悟文章的能力。

第四小节层次清楚,只要抓住关键词“热闹”的特征,这一小节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你最喜欢原野上哪种事物?读一读”有了第三小节的训练,学生可以通过抓关键词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原野上事物那么多,为什么选取这三种事物来写原野的热闹?”课上学生很给力,基本上能结合“热闹”的几个特征完成学习任务。反而是教师的点评琐碎,不能很好的整合关键词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抓关键词”是教师课上采取的主要教学策略,同时也应该是学生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学生的点评也要围绕提升学生学习策略展开。如“我最喜欢挺拔的高粱……”教师可以灵活点评“高粱为什么乐呵呵,在演唱什么?”激发学生思考成熟后的丰收喜悦心情,心情好了自然会感觉热闹,又回到关键词“热闹”上了。长时间的潜移默化,“抓关键词”的学习策略也会渗透在学生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