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772
post:492772

李竹竹语文《浅谈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策略》

  • 发布时间:2011-02-21 14:44
  • 作者:李竹竹
  • 点击量:

沟通情感   激活课堂   体验成功

             ——浅谈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策略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李竹竹

摘要:面对日常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我们应重视兴趣效应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的作文由被动转为主动,籍以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一、沟通师生情感,引发写作兴趣。二、激活课堂教学,调动写作兴趣。三、感受成功体验,增强写作兴趣。

 

关键词:小学生;  写作兴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思维,甚至会达到让人废寝忘食的地步。写作也不例外,有兴趣,就有写作的动力;有兴趣,就有写作的潜力。一旦我们的作文教学使学生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迸发出超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中的一些事实反映出:许多写作有困难的学生并非由于缺乏应有的学习能力,而往往是因为缺乏写作兴趣。如果把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起来,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落实作文教学质量。

一、沟通师生情感,引发写作兴趣

教育需要科学性和艺术性,但更需要情感性。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和体验,是人的心理生活的重要方面。它产生于人的认识和活动过程中,并影响认识和活动的进行。心理学表明,积极健康的情感,能够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精力充沛,意志顽强,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心理效能得到高效发挥。

1.给学生以真诚的爱。“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给学生以真诚的关爱,学生就会情绪高涨、思维敏捷、信心增加、乐于交往。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他们的个人尊严。善于和学生友好相处,体贴学生的欢乐和忧愁。切忌用恶语中伤学生,切忌对学生表现出失望或无奈的态度。特别是对一些学困生,教师应该理解、宽容、激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抚和尊重,相信个人的价值,坚信“我能行”。

     2.对学生抱以良好的期待。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实验证明,如果教师对儿童抱有良好的“期待”,那么被期待的儿童必然会产生喜悦愉快、朝气蓬勃,焕发积极向上的信心,能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激情。这种对学生的期待应该是适合于学生本人的,对学生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都是有害的,只有期望适中,才有助于树立与巩固学生的自信,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了解所教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背景、认知规律,区别对待,并根据实际提出不同的目标,让每个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以增强其自信。

     3.要坚持赏识学生。孩子最大的愿望是得到赏识,给予学生赏识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促使他们走向成功。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当学生答错时,要热情对待,想方设法往正道上引,不要揪着错不放,即使只有一小部分对,也要给予肯定,用激励的语言、鼓励的目光给予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和信任,从而克服自卑,树立信心,激发渴求知识的情感,产生对写作学习的兴趣。

二、激活课堂教学,调动写作兴趣

写作教学中,老师要能大胆地解放学生,让他们的思维自由地驰骋,使学生的习作能真正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表现童心童趣,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要更多的为学生的写作创设情境,提供条件,把重点放在唤醒学生的记忆和积累上,避免种种限制,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在童心童趣的世界里根据自己的认识自由表达,乐此不彼。

1.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采用图形、图象、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使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因此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在习作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必然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注意力,增强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如教学“记一次劳动”时,老师设计让全班同学学包饺子并记下包的过程,于是在现场包时,老师选取了几个同学包饺子的样子当即进行了摄像并放映,然后请学生看录象并口述包饺子的经过,在讲述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再现,使大家看得更仔细,说得更准确,这样,不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观察的方法。

2.创设生动、新颖的作文形式。只要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任意发挥的空间,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调动作文兴趣。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给学生进行续写作文、想象作文、童话作文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如在学完《沙漠中的绿洲》一课后,我要求学生收集黄河变化的资料,学生从网上、相关的画册中收集到很多的内容、图片,对黄河的过去、现在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在课堂上,学生进行了积极的交流,畅谈了各自的看法和感受,对如何加强环保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课堂气氛特别热烈,学习兴趣高涨,在此基础上,老师进行一些引导,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课后,学生写出了《救救我!》、《母亲的眼泪》等感情真挚、情深意浓的作文。

3.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我很注意指导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去鉴赏品味文章,说说哪些词、句用得好,好在哪里。通过读,学习作者命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的方法,学习有序地表达内容和情感的方法,注意把阅读中学到的写作知识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此外,提倡学生多读课外书,定期向大家推荐好书,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的书籍,中低年级侧重读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等,高年级以文学性书籍居多,班级专门建立了图书角,开展图书借阅活动,学生在大量阅读中,积累多了,有了一定的文学素养,自然写作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兴趣也高了。

三、感受成功体验,增强写作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心理学指出,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可见,充分发挥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优势,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的成绩是激发学生内部动机的有效措施。我们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让他们发挥自己作文中的优势,相信自己能够写好作文。

1.作文评改以学生为主体。在作文评改中,不提倡精批细改

更不能写那些诸如语句通顺、层次清楚、中心明确等标签式的话。这些形式的评改对学生是没有什么帮助的。语言依傍思维,文章该如何改,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评改时,首先出示修改范例,供学生模仿和借鉴,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修改符号。在自评自改的基础上,分小组进行互评互改,在小组中,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把自己作文中的闪光点读给同组同学听,让大家一起欣赏,可赏读全篇,也可赏读一段甚至一句,让每人都尝到成功的喜悦。其中,特别要注意使后进生成为大家倍加关注的“主角”,使他们既得到大家的关爱、鼓励,又可展示些许自己的成功。从中受到鼓舞,增强信心。集体交流时,老师不仅要把机会提供给优等生,更要把机会提供给中下等生,让他们也来读一读,说一说,相信这样的成功体验一定能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唤醒沉睡的潜能,鼓足前进的动力。

2.重视写好评语。习作评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力求富有激励性,以表扬为主,以正面鼓励为主,让他们感到自己就是一块金子,自己有巨大的潜能。例如,我班有一位小易同学习作水平低,对习作总有畏难情绪,我就在他的习作后写了这样一段话:小易,不要怕,李老师会真诚的帮助你的,只要你多读、多思、多写,一定能把作文写好。在我坚持不懈的鼓励和帮助下,小易的写作自信有了提高,渐渐的,写作水平上来了,他的写作兴趣也就有了,愈来愈浓厚了,越写越有劲头了,和他原来相比,水平提高了一大截。是习作评语增强了他的写作兴趣。

3.发表学生的习作。善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老师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多渠道为孩子们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提供表现的机会,展示的舞台。“发表”是广义的,形式不拘,除了在公开发行的报刊登载外,在学校广播,在班级宣读,在教室的黑板报上展出,都可以看作是发表。除此之外,还可以开辟班级习作园地,编辑班级优秀文集,甚至于编辑个人文集。这样,学生在写稿、追求发表的过程中增强了写作兴趣,乐于作文,提高水平。学生有了展示能力的机会,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在大家的肯定和赞扬声中得到了力量,因而激发出一种强大的创作动力,就会越写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