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尊重、激励、宽容……
使学生活泼泼地成长
南师大附小 尹不凡
教育的本质是对生命的开拓,培养我们的孩子能够真正地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与自制。我们提倡的“爱的课堂”就是为了爱、感受爱、传递爱、生长爱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为学生的生长而教”的课堂,孩子在这样的课堂里,在心灵舒展的情况下,才能愉快地学习,愉快地接受教育,健康地成长。作为教师,只有走进孩子的心灵,用人格培养人格,用心灵赢得心灵时,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才能真正起作用,使孩子能够活泼泼地成长。
一、 活泼泼地成长需要了解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在不同的幼儿园里受过不同的教育。他们的成长经历不同,性格不同。
一年级新生报到后,我发现班上个子最矮小的一个小男孩总是好象听不懂话,不管我布置什么事,他都是茫然地看看我,要么没行动,要么行动非常迟缓,比同学们慢很多。问他的名字,他半天不开口,目光散乱不和我对视,磨了好长时间,才蚊子哼似的说他叫朱x x。查了他的入学登记表,知道他的年龄比较小,刚够入学。
开学一周左右,我感觉朱xx没有进入学习状态。上课时,人是老老实实坐在座位上,但眼睛从不看老师,从不举手发言。即使点名请他发言,他也是一声不吭,目光还东躲西闪,不和人交流,学习效果比同学们差很多。我也试图和他聊聊天,说说话,想了解了解他,可他不理我,甚至有一次我和他说话时,他竟然两只手把两只耳朵往下一拉,一副不愿理我的样子。我担心是我哪儿没做好,使得孩子不愿理我。更使我担心的是,我没见他和同学在一起玩过,没见他笑过。
我找到了朱x x的妈妈,我把朱x x在学校的情况和我的担心告诉了他妈妈。在这次和朱x x妈妈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了,朱x x一直在河南老家长大,一年前刚到南京来。在老家时,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是外公、外婆带着。他只在老家上了一年幼儿园,还没有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就随着父母工作的调动到了南京。朱x x带着一口河南话,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南京,匆匆忙忙中,河南口音还没有改过来,南京话还没有完全听懂,幼儿园生活就结束了,就上学了。其实朱x x是很喜欢上学的,很喜欢老师,很想和同学交朋友的。只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做。对朱x x上学后的状况他们也很着急。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对朱x x妈妈说:设身处地地想想,生活对于朱xx这个才6周岁的孩子来说也确实不容易,加上他一直是老人带大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因而,他的种种表现都是可以理解的。现在的关键是如何让他尽快地适应,让他能愉快地上学,千万不可因为我们的着急而使他对上学失去兴趣。我请朱x x妈妈无论
工作多忙,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交谈一下,了解孩子一天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以鼓励,表扬,教给他具体方法为主。
因为这次的交谈,使我对朱xx有了一些了解,对他的有些看似古怪的行为甚至还有了一些同情。课堂上,给他特别的关注,常选择一些相对容易的题,一次又一次地鼓励他大胆发言,有时等他开口真是要有耐心的,他开一次口,我就请同学们为他鼓一次掌。渐渐地,有时轮到他发言时,他也能开口了,甚至还有几次主动举手呢!下课时,我有意站在他座位附近,和其他同学谈话聊天时,时不时地看看他,好像随意地问问他,有时能看到他笑一笑,有时还能听到他低声
的附和声。我请同学带着他做游戏,同时,我经常把朱x x在学校的情况告诉他妈妈,他妈妈也经常把他在家的情况和我沟通。由于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能经常沟通,对孩子的思想状况,行为表现比较了解,能有针对地对朱xx进行帮助、教育,半学期后,朱xx有了一些进步。遇到事能开口和我讲话了,眼睛也不东看西看了,还有了两个朋友,学习成绩也从开始的四五十分提高到六七十分,有时还会给我们八九十分的惊喜。
班上有一个叫于x x的小姑娘,不爱理人,跟老师不讲话,也不搭理同学。她的家庭条件很好,开始我以为她的种种表现是因为傲慢,瞧不起别人。跟她家长交谈后得知,这孩子也挺不顺的,生下来就发现脸上有一大片血管瘤,从她四个月开始,她的父母就带着她全国各地的治疗,也就是说,她从刚出生就不断地打针,挂水,治疗,沉浸在疼痛当中,生活在她刚开始时就那么痛苦,以至于一年多的治疗结束后,她的情绪完全不同于其他孩子。另外她的脸治疗后有一点不对称,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所以很自卑。
原来,于x x的种种表现不是因为她傲慢,恰恰相反,是因为自卑造成的。了解她的心理状况,再采用相应对策,一学期后,于x x有了一些改变,还被同学选为自强自立的标兵。
了解孩子是使孩子活泼泼地成长的前提,没有了解,就无法走进孩子的心灵。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绝不能用同样的模式。
二、 活泼泼地成长需要尊重
一年一度的评选班级单项标兵开始了。我以为这次的体育标兵非王x莫数。因为平时总看到王x满头大汗地在操场上奔跑,据孩子们说,王x跑得快,跳得远。我看他做操姿势很漂亮,整队也蛮像样的,是班上的体育课代表,确实有几分体育明星的帅气。谁知评选的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得票最高的是我认为体育并不是很出色的吕xx同学。
我问同学们为什么要选吕xx做体育标兵?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吕xx在平时的体育课中表现很好,经常受到体育老师的表扬;吕xx下课时带着班上一群男生踢球,踢球时不耍赖,腿摔破了不哭,继续踢,很勇敢;最后,还有同学说:“老师,你不是说标兵是好榜样吗?我觉得吕xx能带着我们很多男生活动,就可以当标兵。
同学们一番议论后,我宣布:尊重同学们的意见,体育标兵是吕xx。
“耶——”同学们大叫起来。
评选结束后,有个男生对我说:“老师,我还以为你会不同意我们选吕xx呢!”
“为什么?”我问。
“我想,你肯定希望我们选王x。”
“那你们为什么没选他呢?”
这个男生说,王x体育成绩是不错,但他从来不和同学好好活动,在老师面前装得挺好,背着老师,只会和同学哄闹,捣乱,欺负人。怎么能当标兵呢?他还反问我。我又问:那吕xx就好吗?他说:我们觉得他像个男子汉,踢球时有点像球星。
孩子虽小,但他们却有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思想。长期以来,在成人“威严”的权威面前,我们的孩子不能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只能深深地埋藏心中,感到压抑,不快乐。要让孩子活泼泼地成长,离不开对孩子的尊重,这种尊重不只表现在语言上,更重要的是从内心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知识和能力,爱好与选择,思想和观念。让孩子在教育者面前有一种安全感,思想上的自由感和情感的舒展。否则,孩子就不会对我们说真话了。
我想评选结束后孩子们的那声“耶——”,可能既是对他们选的人当选了的欢呼,又是对我能尊重他们的意见的肯定。
评选结束后,我又和王x进行了一次谈话,把同学们的意见告诉了他,并鼓励他勇敢地改掉缺点,争取进步。他接受了我的意见,在以后确实有了比较大的进步。
三、 活泼泼地成长需要激励
激励就是激发和调动孩子内在的潜能,勉励其发扬长处,克服不足,形成向上的动力。
前面提到的朱xx同学,因为学习基础比较差,学习成绩一直不太理想。时间一长,他的学习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尽管我上课十分注意他,课后给他补课,还不住地鼓励他,但感觉效果不明显。我想在他身上找到突破点,就与他妈妈联系,问他妈妈在家里朱xx的学习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妈妈想了一下,说他读书的声音蛮好听的。说实话,我从没听过朱xx在课堂上读过书,因为每次他讲话都像蚊子哼。
当时我们上到《大海睡了》一课,这篇课文很抒情。放学时,我对朱xx说:明天我要检查同学们的读书,你回去准备一下好吗?他点点头。
第二天上课时,我说:谁愿意给大家读《大海睡了》?很多同学举起了手,我的眼睛看着朱xx,期待着他能举手。等了一会儿,我发现朱xx悄悄地举起了手,我高兴地说:有这么多同学举手想读书,真是太好了!我看朱xx的手举得好,我们先请朱XX来读,好吗?
可能是听了我鼓励的话,也可能是他昨天做了充分的准备,底气比较足,他站起来,用比平时响亮许多的声音读起了课文。因为声音响亮了,我感觉他的嗓音确实蛮好听的。不仅如此,还觉得他读得挺抒情。课文读完,我和全班同学情不自禁地为他鼓起掌来,我甚至激动地大声叫起来:“太好了!”同学们也跟着我喊:“好!”掌声持续了好长时间,我们又对他在朗读时的优点逐一提出来表扬,朱xx的嘴角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下课后,我走到朱xx的身边,拍拍他说:“今天你真棒!”
这次读课文后,我发现朱xx爱读书了,每到读课文时,都看到他摇头晃脑地在读。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又多次请他朗读,抓住机会,让他表现自己。他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次成功,我都表现出欣喜,分享他的快乐。一段时间后,由于他在朗读上有兴趣,爱朗读了,他的背诵课文,默写课文的成绩也随之提高了许多。更喜人的是,他的情绪好了许多,有时也能看见他笑了。
对朱xx而言,朗读调动了他的学习积极性。
凌xx是班上一个各方面表现都非常优秀的孩子,一入学就告诉我,他要努力争取当上三好生。但是,他身体有点胖,动作协调略差。离学期结束约一个月时,体育课进行了跳绳预测。这下,小胖子的不协调表现出来了,我从体育老师处得知,他不会跳绳,半分钟只跳了3个,而及格是半分钟35个。
我找到凌xx,问他,开学时跟我讲的要当三好生还算数吗?
“当然算数。”
“三好生应该每一门功课都很好。可是,你跳绳才跳了3个,体育成绩肯定要受影响,怎么办?”
“我再练。”
“练是很辛苦的,时间也不多了,你能行吗?”
“我试试吧。”
“老师等你的好消息。”我说。
我又联系了凌xx的妈妈,请他妈妈配合。妈妈在家当起了教练
我过几天问一问凌xx跳绳进展情况,发现他的进步还不小呢。
一个月很快就完了,凌xx找到体育老师,请求让他再考一次。这次,凌xx半分钟跳了51个,大大超过了及格标准,从跳3个到跳51个,体育老师也被他感动了。
凌xx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三好生。
一个月时间,从跳3个到跳51个,这中间的决心、毅力有多大呀!这次跳绳不仅使孩子的体育成绩得到提高,更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有积极意义。事后,凌xx妈妈和我说,其实凌xx跳不起来时也打过退堂鼓,只是因为想当三好生,又因为不能让老师失望,所以坚持下来了。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希望得到赞许,积极向上的愿望。要使孩子活泼泼地成长,应该努力尊重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不断巩固发展这些优点;找到教育的切入点,激励孩子,使孩子内心的积极良好的愿望得到充分发展。
四、活泼泼地成长需要宽容
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面对他们的纯真可爱,我们欢喜;面对他们的“不可理喻”,我们也要欣然接受。孩子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能力去行动的,由于理解能力的限制,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的制约,往往做出一些在我们成年人看来“莫名其妙”的事。
徐xx是班上一个漂亮能干的小姑娘,各方面表现都不错,还是个三好生,平时很喜欢在我身边“粘粘乎乎”的。可是,一连几天中午吃饭时和同学讲话,每次讲话,我就点她的名提醒她,提醒后好一阵子又讲。
这天中午吃饭时她又开讲了,我有点火了,提高嗓门说:“徐xx,你怎么又讲话了!吃饭时不许讲话,要讲话,出去把话讲完了再来吃,否则就不要吃了!”谁知,我火她比我更火,她对我翻眼睛,吃完饭走过我身边时,把头扭向一边不看我,嘴里还“哼——”。
看到她那幅气势汹汹的样子,我有些好笑,就说:“徐xx,你不理我了?”
“对。”
我又说:“你为什么不理我呢?”
她看看我,眼睛里有点泪光,大声叫:“跟你没什么好说的!”调头跑出教室。
我被噎在那儿,不知说什么才好。真有些生气,我想:平时我那么喜欢你,让你吃饭不讲话也是为你好,说你两句就跟我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六七岁的孩子居然跟老师这样讲话,还了得!我真想把她叫进来,好好批评她一顿,但又想,这时候大家都在火头上,搞不好适得其反。
过了一会儿,徐xx进了教室,我当什么事没发生,一切正常。平静下来后,我想:一向看起来乖巧的徐xx为什么发那么大的火,说那样的话呢?站在她的角度去想,她一直生活在赞扬声中,平时她感觉我挺喜欢她,冷不丁的我当那么多人面发火批评她,她一下子接受不了。正因为她是个孩子,孩子的率真才使她有沉不住气的表现,但这也暴露出她的心理脆弱。而我的态度、方法也不是太好。
我没有再和她直接交流,而在以后的两天里,我给全班同学讲了如何面对批评,如何面对挫折,虽然都是些泛泛的道理,我感觉她听了。
徐xx毕竟是个好孩子,吃饭再也不讲话了,笑容又回到她的脸上,她又开始在我身边“粘乎”了。
我故意问她:“你不是不理我了吗?”
她不好意思地笑笑,说:“理你唉。”
她是怎么想通的,我没问,但我觉得,如果我不能站在她的角度上看问题,对她的话揪住不放,不能宽容,结果可能就不是这样的了。
克服她在这件事中表现出的心理脆弱,是我对她将要做的工作。
孩子任何能力的提高,都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对孩子成长中暂时出现的问题,对孩子的怪诞行为,捣乱破坏,不可理喻,学习进步慢等等都要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相信孩子的内心并不希望这样。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保持一种宽容的心态,视其为正常,可以通过平等的沟通,积极地加以引导,完全可以把此类事情,转变成提高孩子认识水平的机会,绝对不要急躁,跳起来,指责孩子。
宽容不等于放任。宽容只是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利于孩子的生命成长,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宽容意味着先接纳,后升华,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心理空间,诱发孩子的求知需求成为自发的内在需要。对孩子出现的问题,不要马上问:“你怎么了?”而是首先问:“我怎么了?”教育者先反思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错误学会等待,许多曾经令人烦恼的表现,在孩子生命成长过程中会自行消失。容不得孩子身上的缺陷,实际上违反了生命成长的规律。
孩子活泼泼地成长需要了解,需要尊重,需要激励,需要宽容……了解是基础,只有了解孩子,才会尊重他们,宽容他们,才能有效地激励他们不断前进。只要我们像马克思·范梅南那样“一心向着儿童”,就一定能找寻到使学生活泼泼地成长的方向。
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