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520
post:492520

杨婧《“爱的课堂”关照下师生对话方式案例研究》

  • 发布时间:2015-09-01 17:29
  • 作者:杨婧
  • 点击量:

“爱的课堂”关照下师生对话方式的研究

内容提要: 对话是教学中交往的重要途径和形式。师生对话的核心,是师生作为平等主体之间的坦诚相见;是师生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关照、互相包容、共同成长的关系,他不仅是师生之间交往的一种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数学课程标准关注数学交流,师生课堂对话则是数学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相对于教师独白而言的,是以交流为本质的教学形式。师生对话方式可以归纳为三种:即话语的控制方式,如“你必须要这样做”,以一种命令、强制的方式说出;劝导方式,如“你最好这样做”,以期被劝说者接受;对话的方式,如“想不想这样做”,双方自由交换意见,不受身份地位的影响,允许自由选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差异,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易受制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对话存在不少问题,本研究尝试找寻“爱的课堂”关照下,师生对话方式的变革,在真实数学课堂中,帮助学生真正意义自然、自由地生长,体现数学教育的宽度与广度。

     1让对话发生在课堂之前:让学生自己生长

“为学生的生长而对话”就是要帮助学生逐步建构起自己的“方法体系”,拥有自己的“工具箱”,进而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遵循“爱的课堂”教育理念,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指导思想,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发现前置性作业在很大的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其重要原因是让师生“对话”先于课堂发生。

所谓“对话”先于课堂发生,其形式是前置性作业,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内容前,先抛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尝试性学习,我们认为这是让“对话”走在教之前。这样的师生对话建立在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前置性作业的基础之上,这是对话得以发生的依托和最终呈现形式,呈现的前置性学习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避免及时对话无所适从时的紧张心理,课外的充分研究可以让课内的对话更深入,让课内的交流更具广度。它明确了“爱的课堂”关照下师生对话可以发生在课堂之前。

①自定义型师生“对话”

     [课例1]“时、分的认识”前置性作业

1    观察家里的手表、闹钟的钟面,你都看到了什么?

2    关于时、分你知道了什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于钟面上的格子,学生的漫画介绍

说明: 说明: HTTP://yw.njjks.cn/grkt/resource/upload/2014/10/12/20141012213937922001.jpg说明: 说明: HTTP://yw.njjks.cn/grkt/resource/upload/2014/10/12/20141012213938826002.jpg说明: 说明: HTTP://yw.njjks.cn/grkt/resource/upload/2014/10/12/20141012213939521003.jpg

  于钟面上的针,学生的顺口溜介绍

说明: 说明: HTTP://yw.njjks.cn/grkt/resource/upload/2014/10/12/20141012213939902005.jpg

学生以有趣、形象的漫画形式完成了“认识时、分”的课前师生对话,用自己通过观察设计出的个性漫画,辅助理解数学知识。这样的课前师生对话,有力的为课堂补充了丰富、生动的资源,吸引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新知识的探寻过程中去,进而为课堂师生对话提供丰富、宝贵的资源。因此,在像“认识时、分”、“找规律”、“解决问题的策略”等一些用文字说明较抽象、画图表示更易理解的知识教学中,我们可以在课前设计这样一次师生“对话”,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其中的一些知识、规律或策略,充分体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应用能力。

②、操作探究型师生“对话”

学生以有趣、形象的漫画形式完成了“认识时、分”的课前师生对话,用自己通过观察设计出的个性漫画,辅助理解数学知识。这样的课前师生对话,有力的为课堂补充了丰富、生动的资源,吸引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新知识的探寻过程中去,进而为课堂师生对话提供丰富、宝贵的资源。因此,在像“认识时、分”、“找规律”、“解决问题的策略”等一些用文字说明较抽象、画图表示更易理解的知识教学中,我们可以在课前设计这样一次师生“对话”,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其中的一些知识、规律或策略,充分体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应用能力。

2)当对话发生在课堂进行时:让学生自然生长

1)蹲下身来和儿童对话:让生长自然发生

学生的生长具有自我完成的品性,具有自己的节奏和节点,其过程是“缓慢而自然”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听从它的指引,和它共同成长。 “蹲下身来对话”,就是要舍得“耗费”宝贵的课堂时间,下得“水磨”的功夫;就是要让学生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不超越生长的节点,不逆反生长的态势。“蹲下身来对话”,我们不仅强调要以爱的名义,对话学生,更要注意的是用“爱的方式”。毕竟,教学改革不能一味地追求“多快好省”,也无法一步到位、一蹴而就。让对话的过程与节奏“慢下来”,这是符合学生生长的规律的。

[片段一]《认识分数》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借助苹果认识了二分之一,你能自己创造一个二分之一吗?

操作要求:拿出长方形纸,先折一折,把它的二分之一涂上颜色。

学生交流展示

折法一:                折法二:

说明: 说明: HTTP://yw.njjks.cn/grkt/resource/upload/2014/10/12/20141012213940667006.jpg          说明: 说明: HTTP://yw.njjks.cn/grkt/resource/upload/2014/10/12/20141012213940430007.jpg

1:老师还可以这样折。

折法三:

说明: 说明: HTTP://yw.njjks.cn/grkt/resource/upload/2014/10/12/20141012213940101008.jpg

几乎全班同学都赞同,这时有一个孩子举起了手

2:老师这不是二分之一?

(笔者试教了三个班,均无一个学生质疑这个问题)

是为了进度课后与他单独交流,还是停下来解决他的疑问?

师:你为什么觉得不是二分之一呢?

2:因为那两个角没有对在一起。

谁能帮他解决一下这个疑问呢?

3建议剪开来比一比,由学生操作完成。

2恍然大悟

本片段的师生对话在遇到一个学生质疑时,老师不是简单地告知,直接将孩子从错误中拉出来,而是通过对话跳进孩子的思维然后再和他一起爬出来。这样的对话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个”的教育理念,课堂对话不着急往前,不回避任何一个疑问,等一等,是对孩子最好的回应。

2    富有留白地对话:育生命自由生长的好奇心

四十分钟的课堂,要让学生真切地谛听到来自心灵深处高度自由、高峰体验的拔节生长的声音。“课内留白”对话的主要意义在于:教师要把核心的对话自由还给学生,在知识形成处、能力增长处、情感蕴育处、思想发生处等下功夫,张扬学生敢于质疑的对话精神。比如对话时间上,要充分保证学生自我体验与调节、自我回顾与梳理、自我总结与反思的时间;在对话内容上,要充分尊重和肯定学生的选择权与决定权,而不是一味地“请君入瓮”;而对话组织上,教师则应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对话,比如互相影响、讨论、激励、鼓舞等。

[案例3]《三位数减法(退位减)》

教学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学生大多在课外以提前学习了竖式计算的格式,给一道计算题,能拿起笔完成计算过程,但是多拿几题进行联系,大部分孩子速度减慢,出现错误。纠其原因,是孩子对退位原理理解不透彻,意识到这一点,我给孩子留了这样一个问题:“能不能用个好方法把退位计算的道理讲清楚,让每个小朋友都听得懂?“

   第二天的课堂上,有个小姑娘,生动地将退位减法的过程用一个故事讲述了出来,全班掌声不息。

算式:502-283

她的讲述:个位、十位、百位是三家,个位家要减3,他只有2,不够减,于是个位小弟跑到十位家,说“十位大哥,十位大哥,能不能借我一个十“,十位大哥说:”对不起,个位小弟,我也穷的叮当响。我帮你去向百位借吧。“,于是十位跑到百位家,百位大哥借给十位一个百,十位借给个位一个十,自己还有9个十,个位12-3=9.十位9-0=9,百位上4-2=2。,

说明: 说明: HTTP://yw.njjks.cn/grkt/resource/upload/2014/10/12/20141012213942792013.jpg

毫无疑问,当堂的及时对话能就讨论的问题得到及时反馈,但是对对话内容也有很大的限制和拘囿,只有把学生学习的触角引向更为广阔的时空,才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对话选择。“留有空白地对话”,也许只是点到即止,却让学生的“学”欲罢不能。其深层意义在于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惊异之心,引领他们无限可能地生长,就是培养学生面对学习怀有好奇、惊异之心,抱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以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经历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自由生长的过程。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热爱、痴迷、陶醉和探索的冲动,引导学生逐步走上“学习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