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796
post:490796

郭静 信息《“小老师”让我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 发布时间:2011-08-24 09:38
  • 作者:郭静
  • 点击量:

“小老师”让我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摘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次课程改革重点之一, 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本文就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做了一点研究,教师通过课堂“小老师”制度,介绍了研究成果。

【关键字】

学习方式   小老师   合作学习   双向互动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在于学生通过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信息技术体验与学习,初步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结合生活与学习实际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开始形成健康的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勇于积极尝试应用信息技术富于个性地解决实际问题。针对这一标准,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就应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你希望通过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我想,每一位教师都不希望出现这样的答案:

傻瓜型的技术

      

傻瓜型的教育方式  

   

傻瓜型的人才    

 


奴隶型的软件消费者

而希望:本能(兴趣、无目的应用)

 


效能(应用软件提高效率、解决问题)

        (难以开展技术创新)

 


使能(硬件技术/程序设计/数据库/网络技术)

        (主动控制计算机解决问题)

 


智能(信息素养/技术素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人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研发)

面对这个问题,我也陷入思考:到底信息技术教师怎样教授,才能使学生达到我们所希望的目标?这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学生如何学习,采取何种学习方式的问话。

一、     什么是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次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什么是学习方式?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对于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来说,通常都是老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

教师先出示任务,然后教师或学生演示,继而学生操作,完成任务。这种单一的课堂学习方式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教学片段1

师:我把刚才大家找到的网页上的小魔术介绍变到了这个记事本中,你知道是怎么变的么?

师:那就请你上来带我们变一变,好不好?

方法一:

1、 选定我们需要的文字。

2、 单击右键,选择“复制”命令。

3、 打开记事本,在空白处单击右键,选择“粘贴”命令。

最后要对记事本进行保存。今天,我们保存在桌面的“小小魔法师”文件夹中。这样下次我们就可以找到了。

这一操作进行完,我就继续介绍第二种方法:

方法二:

1、 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命令,弹出保存网页对话框。选择保存位置。

2、 单击保存类型框右侧的下拉按钮,选择“文本文件”。

3、 输入文件名,单击保存按钮。

于是,我请学生自主操作。把找到的小魔术保存下来。我本来以为我讲的还是清楚的了。但是到学生操作的时候,我才发现问题比较多,集中在:

1、我的任务目的不明确。导致学生不晓得该操作什么。

2、复制了以后不晓得打开记事本进行粘贴,所以,我不得不花时间再讲一遍下载文字的两种方法。这样,不仅耽误时间,而且导致下面的内容无法进行。

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水平存在差异,导致教学预设和生成有时有相当大的差距。教学内容的认知任务和实际教学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记忆类的学习。第二类,理解性的学习。第三类,探索性的学习。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地投入的互动过程。

 

二、     为什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如今,我国义务目前的教育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学习应该多样化,有趣的,探索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应该成为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

本学期,我教授四、五年级的信息技术课。开学的第一节课上,我就和学生一起讨论过他们喜欢什么样的信息课。孩子们说,他们喜欢自由操作。但是自由操作怎能实现教学目标,怎能传授应教知识?他们最不喜欢的就是老师控制他们的电脑。因为这次交谈,让我陷入了深深地思索: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迫在眉睫。当今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作为新技术进入千家万户。我们的学生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如何充分发挥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作用,让孩子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目标。

在此基础上,我们学校在进行“爱的教育”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即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教学片段2

四年级这学期是学习WORD,怎么美化文章,使得文章图文并茂,怎么排版等等。在教授的同时,我不得不说,孩子的能力是无尽的,带给我们的惊喜也是无限的。在讲到word字体的时候,我提出, 我们做黑板报的报头需要打字打印,有什么方法呢?想不到学生居然知道在字体工具栏中直接输入300”400”的字号,这让我惊奇一。我说打空心字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什么呢?学生一下子就说出华文彩云。这让我惊奇二。这时,有只小手高高举起,他说他有不同方法。于是,我请他上台,他调出字体对话框后,在效果中选择了空心效果,这样,把文字放大以后,就出现了华文彩云的效果——空心字!这步操作让我惊奇!我以前也无数次打开过字体对话框,但是我却没有发现原来空心字可以这样设置!

学生的能力是无限的,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如果将这么多学生的能量进行汇聚,将会产生多么无穷的力量呢。在此基础上,我在信息技术课上采取了“小老师”制度。教师和学生就是这样,教学生,也从学生身上学习,老教授学生,学生引导老师,我相信,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是这样!

三、     如何改变学习方式

所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其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这里,我想说一说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1.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包括的具体的教学方法:注入式教学、结合互动的注入式教学、苏格拉底方法和演示。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讨论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模拟和游戏、个别化策略。

本学期四年级的信息技术课,苏教版的教材的教学是重点讲解PowerPoint,我采取了由学生担任授课教师的模式。在开学初,由学生来竞选“小老师”。我将幻灯片制作的前5节内容在全班提出招标,它们分别是:走进PowerPoint、编辑演示文稿、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设置幻灯片背景、调整幻灯片。让学生小组自由组合,根据小组成员的专长,竞选申报。如果不止一个小组选择了相同课题,则有全班举手表决决定上课的小组。孩子们对于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兴致高涨,报名热烈。他们纷纷想成为“小老师”,站在三尺讲台。这样,5节课下来,一个班至少有20位同学上台成为“小老师”。之所以在四年级开展“小老师”制,因为学生平时班会,队会,日常学习生活中用到幻灯片制作的机会很多,并且他们对于幻灯片的制作的兴趣非常之大。这样,一节课有四位同学组成的一个小组来讲授。他们课前进行分工:准备讲课的讲稿,课件,礼品等。课堂上,学生们还根据书本所教内容布置任务,进行检查,巡视指导其他同学。孩子们申报的很是积极,他们很重视成为小老师的机会。

【教学片段3

本次信息课的主题是“走进PowerPoint”,让我们来初步认识PPT吧。

沙:单击开始按钮,依次指向程序(p“Microsoft  Office”,单击“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3”命令,打开“PowerPoint 2003”窗口。当然,也可以从桌面找到它。

颜:PowerPoint有许多工具栏,常见的就不说了,还有PowerPoint特有的,这是任务窗格、这是大纲窗格、这是幻灯片窗格、这是幻灯片放映窗格、这是备注窗格。

丁:让我来告诉大家什么是PowerPoint吧。

PowerPoint主要用于演示文稿的创建,即幻灯片的制作。可有效帮助演讲、教学等。     PowerPoint还是用于设计制作专家报告、教师授课、产品演示、广告宣传的电子版幻灯片,制作的演示文稿可以通过计算机屏幕或投影机播放。 PowerPoint是制作和演示幻灯片的软件,能够制作出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以及视频剪辑等多媒体元素于一体的演示文稿,把自己所要表达的信息组织在一组图文并茂的画面中,可以用于介绍公司的产品、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

尤:怎样制作PowerPoint呢?

在“单击此处添加标题”处单击即可添加标题,在“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处单击即可添加副标题。添加标题时,可以用艺术字、剪贴画美化。

沙:小明制作了一张最初始的PowerPoint,你能帮他美化一下吗?

    这就是四(5)班的沙润钰,尤天伟,丁一轩,颜伟成带来的《走进PowerPoint》一课。他们像模像样,课件中还有“导学牌”,条理清楚,框架分明。任务也从易到难,课堂上,四个孩子搭配着讲解,他们的评价环节很好。还自己买了奖品作为奖励。课堂上,座位上的孩子可以举手回答问题,也可以提问。从一开始的稍显紧张,到最后的放松甚至有点意犹未尽,孩子们高兴的说:“我下次还要当小老师!”尤其要感谢这个小组的是他们还介绍了PPT的小窍门,可以将现有的word文档转换成PPT,这是我原来都不知道的。所以,不要小瞧了孩子们。

    印象较深的还有四(4)班的顾丽玮,王泽仪,沈楠,王靖带来的《走进PPT》。孩子们制作了课件,讲解的过程很清晰,缺点是声音比较小。四(6)班的赵源婕,叶雨琛,史浩良课件精美,设置了动画,并且把如何找到PPT中插入文本框的过程都用PPT的动画进行了演示。三位男生的声音也很洪亮。

由学生担任“小老师”时,全班同学的听课也认真许多。一方面,学生来教学生让孩子们比较新奇,他们也期待着同班的同学带来的崭新课堂;另一方面,当过“小老师”的同学,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就是当老师很辛苦,一点也不轻松。所以,他们会更遵守纪律。

 

【教学片段4

这学期开始教五年级LOGO语言了。 第一次教,自己也算是边学边教吧。发现学生的创造力果然是无穷的。因为经过了国庆活动等,怕孩子把LOGO语言忘记,于是带他们复习了几句。配合着BACK ,PE,PD,PU命令。于是我放手让他们用学过的命令自己创作图形。也可以参照书上,哪知道孩子们的创造力真的让我惊叹!请看下面的三幅作品:

       
   
第一幅是小鱼,第二幅是瞄准器,第三幅是铅笔,如果用画图程序,这三幅图很简单就可以画出,但是如果用logo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因为你要考虑落笔在那里 ,小海龟走多少步,往哪个方向走,角度是多少……所以,我在班上大力表扬了这些爱思考的同学 ,请他们介绍自己的画法 ,孩子们说的头头是道,观点明确,条理清楚。我在班上大力表扬了他们,孩子们也很自豪!所以,每位老师都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更多的同学的优点和闪光点。

    我想,如果我们所有的答案都能从学生口中说出,放低身段,和学生站在一条起跑线上,这样,我们的课堂会更精彩吧?

在愉快、积极、有支持性并充满挑战性的课堂中,学生的成绩和行为往往比那些在严厉、消极、非支持性和无挑战性的课堂中学习的学生要优秀很多。教师应该营造一种能够鼓励学生交流思想、尊重所有学生并鼓励他们完成任务的课堂氛围。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建课程观——我所教的内容是不是学生所喜爱的?重建教学观——我的教学设计是不是适应我的学生?重建学习观——学生学习方式不再是单向的接受而是双向的互动。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加精彩,我们的学生才会更加快乐。“小老师”制让我不说话也能捕捉课堂的精彩,不动手也能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 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47-257
[2]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