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的不同表达
每当提到师爱,老师们总是说——“那不过就是做了自己分内的事而已。”
是呀,师爱并不全是那么轰轰烈烈的,报纸上、电视上报道的那是无比恢弘,而更多的老师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释放着那淡如茉莉的爱,却依然——沁人心脾。
其实,师爱除有表现的浓淡之分,更有表达的千差万别,下面就让我以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述说几种经典的表达吧!
一、有一种师爱叫同情
学校生活中,孩子难免与他人发生冲突。下课了,冲突就加剧了,在教室里改作业的你一定跟我一样,总是有孩子前来打“小报告”吧。
瞧,这不,班上的一员大将郎AA急匆匆地跑过来,还没有等我来得及停下手边的活儿,就像激光枪一样诉说着:“老师,徐BB又在那边弄我了!我不理他,他还是接着弄!都烦死了。我跑开,他就拉着我。不让我走,于是我就打他,他还是不放手。”说完,就急匆匆地跑出去了。面对此种情景,你也许也会如我一样无奈一笑吧!
刚准备再次投入批改,我又被一声“老——师——”给拉住了。“老师,徐BB他打我。刚刚我……”
忙碌于批改的你会如何做呢?是停下手边的活儿,认真听他述说,并在一旁客观地询问事情的起因结果,然后各打一耙,让打小报告的灰溜溜地离开;还是一边听一边马不停蹄地改着作业,然后说句“哦,我知道了!我来处理!”;或是认真听的同时不断以“哦!是吗?”“那你确实受到了伤害!”“我明白你的感受!”等话去应和孩子,当孩子心情平和时,再告知他其实遇到这类事情可以怎么做……当然,处理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
不管采取什么方法,我们首先要试问,孩子到底来告状是为了什么?可能大多数并不是为了让你做出什么,而只是为了抒发下自己的不良情绪,想把困扰说给你听,取得你的同情而已。如果是这样,试想之前提到的三种应对方法何为上上之选?答案显而易见吧!
如果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时时将“同情”放在首位,那很多事情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师爱就是这样,自然地流露于那一次次的“同情”之中。
二、有一种师爱叫放手
班上总有一些调皮的孩子,他们上课不听,下课打闹,可学习不用愁,每次考试都考得还不错。不少专家戏谑道——他们无意注意较强。但老师们都知道,这类孩子是没有后劲的,以后如无特殊情况,就是个中流。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总为这些孩子可惜——如果他们把聪明用在学习上,那成绩又怎么仅是如此?于是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总是为他们停下了步伐。
这不,课堂上我正在抒情,只见徐BB拿着尺子玩起来。我腾地一下火就冒上来,立刻发怒:“徐BB,给我把尺子交上来。你看大家听的多认真,只有你……”我喋喋不休地述说着自己的愤怒、不满,而班上其他46位学生早已被我置之脑外,我的视线中只有他一人。至于之前的那美好意境更是早已被我的一声惊雷给冲破了。
等我批评够了,再回到教学时,也没了继续抒情的性子,接下来的课堂气氛凝重,我也失了走原本教学流程的兴致,草草结束了教学。
试想,如果我当时并没有那么冲动,而是继续关注教学,暂时对徐BB“放手”,慢慢走到他的桌旁,用行动提醒,那又会是怎样一番场景呢?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例子在日常教学中那是屡见不鲜,这全都是源于我们的不放手。
其实适当的放手,是为了绝大多数孩子的利益,因为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为了那一个甚至几个调皮的孩子。为了让他们加入学习,而让那么多人等候,有时并不划算。
更何况有些调皮的孩子就是因为缺少关注。而你越关注他,他就越发不可收拾。
做一个学会放手的老师吧,让你的爱洒向更多的花朵。
三、有一种师爱叫不放弃
每个班都有后进生,他们往往不是班上最调皮的,可能还是课堂上最安静的,却因为种种原因落在了后面。
我班上就有三个这样的孩子,一上期末考试时就与大部队拉开了较大的距离。其中白CC尤为严重。其他两位孩子在家长的督促指导下都还有所进步,只有白CC效果不大,甚至还有退步的迹象。
家访时,我看到白CC在做课课练,可见家长也是很重视学习的。通过聊天,我更是了解到家长的用心。为了让孩子的成绩有所提高,白妈妈辞了职,专门在家管孩子,也不让孩子去小饭桌了,而是自己用心管,孩子完成作业后就让他加强练习。可就是效果不大,白妈妈也很焦急。
我告知白妈妈:“孩子目前最重要的是将课内的基础知识打扎实,课外的练习可以先放放。每天回家的作业要认真完成,独立完成,再及时复习。孩子必定能很快提高成绩的。”
面对如此情景,我知道,孩子光靠家长已不够了,我要付出更多的关心与爱,而我的不放弃正是家长坚持下去的动力。
一下一开始,我就把孩子中午安排在学校吃饭,值班时,我就把孩子拉在讲台旁让其完成作业,并及时批改指正。不值班时,我也把孩子拉到了办公室单独指导。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这不放弃的举动、不放松的关注以及耐心地指导,孩子听写的正确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单元测验的成绩也稳步上升,更可喜的是,白CC上课专心听讲了,还积极举手发言,人更是自信开朗了。
在刚刚进行的一下期中考试中,白CC更是考到了班级的中等水平,脱下了后进生的帽子,把之前提到的另两个后进生甩下了20多分。
如今,我问孩子:“回去后妈妈还给你做其他课外练习了吗?”孩子高兴地说:“早就没有了!”
“那你回去都干什么呢?”
“我按要求复习预习后,就去看书了。”孩子很得意。因为他如今不管是读书还是做课外阅读,都得心应手,难不倒他。
面对这样的结果,我十分欣慰。接下来,我要继续不放弃地对待其他后进生,让他们以及家长都轻松地抬起头,迎向那灿烂的明天。
无数的后进生就是在这种不放弃的师爱中赢得了自信,获得了成功。
记得一篇名为《带着蜗牛去散步》的寓言是这样说的: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只是往挪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著汗,喘著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甚么?
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著!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莫非是我弄错了!
原来是上帝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其实,在陪蜗牛去散步的同时,老师们也收获了很多……
师爱时时有,师爱处处现。
我们的老师每天都在用言行诠释着不同类型的师爱,都在用行动去谱写那华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