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907
post:489907

胥婕 在规则和激励的土壤里开出美丽的花

  • 发布时间:2011-08-31 13:32
  • 作者:胥婕
  • 点击量:

在规则和激励的土壤里开出美丽的花

南师大附小   胥 婕

苏教版三上有这么一篇课文《金子》,说的是有个叫彼得的人一心想当富翁,于是他和其他人一同蜂拥而至萨文河畔去淘金,结果一无所获。当别人扫兴离去时他却不甘心留了下来又继续淘了几个月,仍然一无所获。当他决定离去的时候下了一场倾盆大雨,被他淘过金的土地上长出了绿茸茸的小草,彼得若有所悟:这儿没有金子,但是土地肥沃我可以种花卖呀,这样我不也可以成为富翁吗?经过多年辛勤的劳动,彼得终于获得了财富,成为了他梦寐以求的富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想要获得成功光靠勤劳还不够,只有勤劳加智慧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呀!

班主任的工作琐碎、繁杂。作为一个班主任,像农夫一样每天辛辛苦苦地在自己的小院里耕耘,凡事身先士卒,事无巨细,孜孜不倦,他的小院就一定生机勃勃吗?这样当班主任其实很累。只有不断思考,找到适合班级管理的好办法才能事半功倍,才能轻轻松松地让自己经营的小院满园春色,欣欣向荣。

其实心理学家早就为我们指出了一条捷径。通过“激励”管理班级,可以巧妙地给学生造成一种兴奋的心态和强烈的氛围,从而诱发其内部“能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班级管理效果。运用激励机制进行班级管理就是要求班主任针对学生实际,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或措施,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机来调动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合理地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可以激发学生成功的欲望,增强他们成功的信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那什么是我的“激励”法宝呢?在运用了小红花、表扬栏,表扬短信等多种激励方法之后,我发现有一种性价比很高的小小卡片可以助我一臂之力。它有个极其普通的名字就叫“表扬卡”。表扬卡大小如名片,为了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喜好,将它设计成彩色并配有卡通图案,中间印有“表扬卡”三个字,整张卡片简洁明了,富有童趣。

“表扬卡”覆盖面广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由此可见大到国家,小到集体都需要“规则”。 有了岸的约束,水才会优美地流成河。我们常用这样的比方来形容规则和我们行为的关系。由此可见“规则”对于一个班级更是至关重要。因为规则是管理班级最常用的工具,是一个班级形成良好班风的先决条件,培养学生遵守规则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高个人修养的方法之一,而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是在小学阶段养成,小学生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著名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常规教育要从小处,实处切入,营造德育环境。只有把标准锁定在学生能够做到、易于接受的切入点上,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才不会只是泛泛而谈。于是我班的“规则”内容细小、具体。有了规则,就要激励孩子遵守规则,于是“表扬卡”的出现也就水到渠成。运用表扬卡就是要大力表彰学生做得好的地方,让学生感受到遵守规则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在我班给孩子加表扬卡就被时髦地称为“充值”。

例举部分充值办法。

充值办法1:(学习)

(1)作业本上得“优”即可奖励一张表扬卡。得“优★”即可奖励两张表扬卡。得“优★★”即可奖励三张表扬卡。

(2)专心听课,积极发言,课上被老师表扬一次,奖励一张表扬卡。

(3)考试成绩≥均分奖励3张表扬卡,低于均分但是进步大的学生也可奖励3张表扬卡。前三名奖励5张,四到六名奖励3张,七到十名奖励2张。试卷中出色的答案(得★题)可加两张。

(4)主动阅读课外书籍,每读一本加五张表扬卡。

充值办法2:(品行)

(1)按学校规定穿校服,戴红领巾加一张表扬卡。

(2)主动为班级提供纸巾、洗手液、垃圾袋等物品,每一件可奖励两张表扬卡。(每人限两次)

(3)为班级黑板报、墙报提供材料奖励两张表扬卡。

(4)参与校内外各项活动即可奖励一张表扬卡。获得三等奖奖励三张表扬卡,二等奖奖励四张表扬卡,一等奖奖励五张表扬卡。

(5)主持班会,奖励五张表扬卡。特别出色可以再奖励五张表扬卡。

(6)经常为班级做好以下工作:捡起废纸,排好桌椅,整理黑板报等,任意一次奖励十张表扬卡。

(7)在学校集会、公开课等活动中遵守纪律奖励五张表扬卡,特别出色的再奖励五张表扬卡。

(8)两周一次的卫生值日,既快又好的小组(第一名),每人加三张表扬卡。

(9)每周获得金牌每人得五张表扬卡,银牌每人得三张表扬卡,铜牌每人得一张表扬卡,

作为班主任义不容辞地要对全班学生进行规章制度教育,警告或劝诫其不要触犯规章制度,否则会受到惩处。也就是说只要触犯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有的班主任会选择写反思,抄课文,罚站等惩罚措施。在我班,我引进了一种新型的惩罚方式——“良性惩罚”。所谓“良性惩罚”就是一种以爱作基础,以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为底线,以班规作准绳,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发展、有效地遏止不良行为的蔓延为目标。这是与“赏识”相一致的一种教育方式。在我班不罚抄课文,不罚站,不用写反思而是出现不良行为时扣除相应的表扬卡,以示警告。在我班称为“刷卡”。充值记录在表扬卡的正面,刷卡记录在表扬卡的反面。

例举部分刷卡办法。

刷卡办法1:不完成或不按时交作业,第一次扣一张表扬卡,第二次扣2张,第三次扣5张。

刷卡办法2:不遵守课堂纪律,批评一次扣一张,批评两次扣两张,批评三次扣五张。

刷卡办法3:影响班级荣誉的扣除表扬卡一到五张。例如:不认真做眼保健操。违反学校规定被记名。

其实,惩罚与奖赏一样,也是教育者教育行为中常用的一种激励手段,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其基本出发点是帮助学生勇敢地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为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打好基础。
表扬卡”透明度高

公平是学生最关心的一个话题。班级管理实践证明,对待学生必须公平,学生对班集体的关心程度、学习积极性的高低、乐意不乐意参加集体活动等等,都与班集体带给他们的公平感有很大关系。公平的尺度是制度。班级应在班级管理和奖惩措施等与学生利益相关的方面制定比较完备的制度。只要严格落实这些制度,就能满足学生渴望公平的心理需求,起到公平的激励作用。开学之初我就将表扬卡的“充值与刷卡规则”公示于众,让孩子们来讨论,评价,查漏补缺。在孩子们的一致通过下修改张贴,让全班每一个孩子都能“有法可依”。

关于表扬卡的充值与刷卡记录完全交给每个孩子自己操作,充分信任他们。因为信任是人与人相处的润滑剂。它可以加速个体自信心爆发,从某种角度上讲自信比努力对于学生的成长更为重要。信任激励是一种基本激励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班集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振,有助于形成班级凝聚力和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

“表扬卡”简单便捷

《学记》上有句话:“当其可时谓时。”意思是说,要按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才能叫“及时”。心理学研究表明,及时激励的有效度为80%,滞后激励的有效度仅为2%,教育者应善于捕捉时机,及时对学生平时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美国的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从人的动机看,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光荣、争取荣誉的需要。当孩子的某一方面做得好时,班主任可以及时的表扬,让孩子给自己的表扬卡“充值”,某些方面做得不好时,也可以及时“刷卡”扣除相应表扬卡。

每周一班主任发下新卡,回收旧卡交由小干部统计,并评出一周张数最多的前五名和进步快的五名张榜公布。班主任也一并将十名同学通过短信告知家长。

我们知道表扬卡对于有些学生而言是“锦上添花”,对于有些学生而言则是“雪中送炭”。它让获得者充满了自信和骄傲,它让拥有者获得了快乐和斗志。然而对于那些没有得到表扬卡,或是表扬卡张数很少的学生来说,表扬卡又意味着什么呢?可能就是伤害和耻辱。所以班级的任何角落都不会出现表扬卡的荣誉记录,每个同学的表扬卡只有自己和统计的同学知道,其他人不得知晓。作为班主任我们知道激励不能只面向少数学生,也不能只面向多数学生,而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我希望在争取表扬卡的过程中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尊重,得到滋润,得到温暖地照耀。

 

“表扬卡”功能强大

为了激励孩子多充值少刷卡。我制订了一些集卡返利的措施。凡是班级评选小干部,评选三好生、优秀生等荣誉时都要和表扬卡挂钩,表扬卡张数不够时不能当选。根据孩子课业负担较重的现状,我还制订了表扬卡冲抵作业的措施。有了这些利好消息,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充值”,乐学、善思、友爱、诚信的优良品质也已在班级蔚然成风。只有个体的完善才能带来班级的完善,当个人实现了全面、良好发展,班级目标自然就实现了。

自从“表扬卡”在班级管理中起飞之后,我觉得班主任工作变得简单、轻松、有趣多了,每一个孩子都变得朝气蓬勃,好学上进了。我发现只有不断思考,不断反思提升教育智慧,才能让自己从繁重、琐碎、枯燥的工作中抽身出来,才能将工作变成真正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