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书海中跃动的鱼儿
南师大附小 高利源
我们知道儿童学习的知识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并不是具体的实物体,绝不能由一方向另一方灌注和承受,转交和领取,喂食和吞咽。知识被掌握是儿童自身积极地、全面地开展内部认识心理活动的结果,是一种内部智力重新加工的结果,是一种自我独立的认识心理活动的结果。因此,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本质上是主体参与活动,离开或抹杀学生主体的参与,学生就必然不能掌握任何知识,更谈不上获得身心、主体的发展。在新课标中,已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只有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地阅读、感悟、表达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和学习的主人。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利用课本中的文字,为学生提供表达的素材。
苏教版第六册的课文内容丰富,文质兼美,字里行间都流淌着真情真意,一词一句都凝聚着编者的良苦用心,一段一篇都蕴含着精妙的语言文字与丰厚的文化底蕴。这浓浓的书香,浸润着可爱的孩童,真是一种幸福啊!如何让置身于书海中的孩子尽情地享受这份幸福,并从中感悟到这份幸福的可贵,成了笔者在阅读教学中思索的问题。
《放飞蜻蜓》一课,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循循善诱的开导下,了解到蜻蜓的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从而把蜻蜓放飞的故事。文中对于蜻蜓的眼睛、尾巴,以及对人类的贡献,介绍得详细清楚,有条有理。教学之前,我便想到:这么有序的表达,如果能让孩子们学习模仿,对他们今后的表达与写作一定有很大的帮助。于是在学习课文之后,我便设计了这样的一道习题:“如果你是一只小蜻蜓,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呢?就以‘我是一只可爱的小蜻蜓’为开头,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语句。”孩子们饶有兴趣地经过一番讨论后动笔完成了习题。从孩子们交来的一份份作业中,我欣喜的看到他们已经将文中习得的关于蜻蜓的知识记在心中,通过文字能够有序的将自己的语言和课文中的语句结合后进行表达,还有的孩子在借助课文内容表达的同时,灵活地添加了一些课外知识,如此这般,孩子们对蜻蜓的了解更加全面了,从中还受到了爱护动物的教育,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花瓣飘香》一文中,那个每次只采一片花瓣的小女孩的纯真和对母亲的爱深深地拨动了作者的心弦。这种敬爱父母的美德,我要让我的学生们学习。于是在学完课文的最后一段时,我又设计了这样的情景: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我( )地对她说:“( )。”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母亲( )地问:“( )?”我说:“( )。”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已经被这暖暖的人间真情所感动,所以面对这样的情景孩子们很轻松很自然的将文中描写的一幕幕场景用自己的语言娓娓道来。当然,孩子与孩子是有差异的,有的孩子直接选用了书中的语句,平实地再现了这一情景,有的孩子在老师的点拨下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理解、感受有机地糅合在一起,真正成了阅读的主人,在文本的阅读学习中得到了锻炼,得到了提高。
二、利用课本中的“留白”,为学生打开思维之窗。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更应是“启迪学生心智,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人。在学习中教师应竭尽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依据主体性,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活知识,刚学生学会运用知识;依据主体性,语文教学不仅要把学生作为认知体,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看作生命体,让学生在具有生命涌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初识人生,初知做人;依据主体性,语文教学应强调人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人的智慧能。从而使每个学生在其天赋允许的范围内都能比较充分地发展。
《微笑着承受一切》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桑兰可以自己刷牙,自己穿衣,自己吃饭了。但有谁知道在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背后,桑兰是怎样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这句话对于桑兰的努力并没有做具体地描写,如果不加引导,孩子也许就匆匆读过,敬佩之情从何而来?教学中我牢牢地抓住了这些看似平常的文字,让孩子静下心来想一想,桑兰做这些动作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再让学生去想象一个高位截瘫的小姑娘如何克服困难去完成常人习以为常的动作。通过想象,孩子们仿佛看到了桑兰艰难地伸出手去拿牙刷,吃力地挤出一丁点儿牙膏,满头大汗地将牙刷放进嘴巴里来回挪动,抖动的手指好不容易将小勺丢进碗里,费力地挑起了几粒饭,再慢慢地移入口中,其间牙刷、小勺无数次掉落,可桑兰仍然不放弃,拼命地练习着,努力着。在孩子们想象描述的画面中,桑兰那坚强的品质已深深地印入了孩子们的脑海中,此时孩子们对桑兰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水上飞机》一课,向孩子们介绍了许多不同用途的水上飞机,抓住文中的省略号,我让孩子们大胆地想象还能设计出什么用途的水上飞机,并奖励孩子为其设计的飞机命名的权利。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思维的火花瞬间迸发:有的设计出可以检测鱼雷的水上测雷机:有的设计出可以开采石油的水上采油机;有的设计出可以清除水面和水下的水上清洁机;有的设计出可以利用水流产生电流的水上发电机;还有的则别出心裁地设计出水上捕蟹机,捕鱼机,环保机等等,奇思妙想,层出不穷!
《槐乡五月》一文为我们描绘了槐花盛开时那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在这个季节里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的槐乡孩子更是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这篇课文孩子们可谓喜读乐背,仿佛他们也被那阵阵醇香所熏醉了。课文学完后我发觉孩子们意犹未尽,我便让孩子们仿照课文的最后一句,也来做做小诗人写一写:“五月的槐乡似( ),五月的槐乡如( )。”于是便有了如下的即兴创作:五月的槐乡似一条欢快的小溪流;五月的槐乡如一碗清亮甘甜的蜜汁;五月的槐乡似一首优美的田园诗;五月的槐乡如一曲悠扬的牧歌;五月的槐乡似一首动听的童谣;五月的槐乡如一个奇妙的音乐盒。这些正是孩子们阅读学习后的心里话,是孩子们真情实感的流露,更是孩子们一对对童趣丰满的翅膀,一把把打开心智之门的金钥匙。
一页页课本,一篇篇美文,犹如波澜壮阔的大海,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好似一条条自由自在的鱼儿,作为今天的教师,仅仅善于启发引导,使师生关系和谐,这还不够,还得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智慧地用好手中的教材,在让学生关注并习得文本中的语言文字的同时,教师还应不失时机地敏锐地捕捉教材中极俱价值的学习空间,教师能想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在用心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需要、动机、愿望,相信他们的潜力,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努力为孩子们构建一座座五彩的“龙门”,让孩子们成为一条条在书海中畅游跃动的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