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话痨”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当我们在追求有效课堂时,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执着的奔着“趣”而去,忽视了体育教学的本质,教师不可避免的成为了“话痨”。这样的误区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教学语言不能自相矛盾:
为了达到教学效果,往往老师们会选择情景教学法,在一定情景的诱导下,孩子自主的学习。
【案例】一节投掷课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小朋友学习如何投得远,小朋友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消灭“灰太狼”啊!
生:想。
师:二(1)班的小朋友真有精神,下面练习时你可要开动脑筋将你手中的沙袋投得远远,这样才能“消灭灰太狼”哦!
后面老师紧紧围绕“掷得远”这一重点组织学生开展了各种练习。
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练习的十分认真,下面我们要分组“消灭灰太狼”了,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看见前面的横绳上的“灰太狼”了吗?打中一个得一分哦。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吗?……..
最后一阶段老师紧紧围绕“掷得准”这个重点开展了一系列游戏比赛。
【问题】一节课既要学生掷得远又要学生掷得准,看似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的,但是却忽视了这两个重点技能的要求相差甚远,根本不可能在一节课中解决。“自相矛盾式”的教学在很多公开课中出现,并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两个重点的碰撞不但不能起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作用,而且它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策略】技能教学中语言表达一定要准确。
所谓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是指由运用语言表达技能与语言表达的内容有机的结合而体现的。当我们设定了教学重点后,教师语言的表述就需要紧紧围绕该重点开展。特别是当我们要有效的突破技能教学重难点时,语言的表述更加需要准确有效。例如该课如果我们合理的运用儿歌或者口诀教学法,引导学生边说儿歌边练习“两脚前后自然站,高举手臂肘向前,快速挥臂向前投”。一个小小的口诀不仅将教学的重点一一点破,而且有利于学生趣味记忆,并在练习中合理的使用。教师精炼语言使之准确,不仅可以避免成为“话痨”,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评价语言不能蜻蜓点水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孩子尝试做一件事没有成功,这并不表示这个孩子无能,只不过是他还没有掌握技巧而已。老师们在教学中已经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问题,所以一节课中表扬不断:
【案例】一节跳远课
师:下面我要请一名学生展示一下他的动作。有请“xxx”。
师:你们说她跳的好不好?
生:好。
师:下面大家散点练习,注意跳得时候要有力度。
生:老师,你看我跳得好不好。
师:你跳得真好。
生:老师,你看我跳得好不好。
师:你跳得没有他好!
……
【问题】一节课中教师不断地与学生这样“蜻蜓点水式”的对话着,共计对话24句,其中表扬赞美的对话18句(每句不超过6个字)。这样的对话不但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学生和老师共同成为“话痨”。
【策略】如果孩子的动作做得很好,而教师只用“好”或“不错”来评价,孩子会感到不满意。教师应预测孩子的需要和情境的性质,做出适当的表扬,使表扬产生真正的激励作用。例如,当孩子的动作完成得好时,教师可以说“你很勇敢”、“你做得很漂亮”、“这就是老师喜欢的”、“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等。请孩子示范时,教师可以说“大家来看×××的表演”、“我们都为你感到骄傲”等。事实上,教师可以用无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这样既可以增强教师和孩子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树立。
三、教学对话不能转弯抹角
一次与儿子的交流中,儿子告诉我“妈妈,你总是让我想想,你不要转弯抹角,直接告诉我到底你想说什么?”其实跟许多老师一样,我们经常不敢或者不能直白的跟学生对话,一是怕说的太重他们受不了,二是希望学生能有所悟。
【案例】
师:你们刚才练习时发现什么了?
师:咦,大家没有发现!我来提示一下,刚才练习时有同学怎么啦?
生:老师我知道,XXX摔了一个大跟头。
生:哈哈哈哈
师:不是这个问题,是另外一个问题,大家在仔细想想……
生:???……
【问题】课后上课老师在于大家交流时就谈到这个话题,他说他是希望学生发现刚才练习时有同学做错的动作,但是他又不好意思当着听课老师面直白点出,所以才会出现对话中空白。教学中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转弯抹角”,有时因为公开课,有时因为不好表述……然后这样的“转弯抹角”十有八次只能教师自圆其说,草草收场。
【策略】学生的依赖心理、等待心理、盲从心理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这样的心理会制约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性。但是一旦教师利用语言使其明白技能练习的意图、目标、方法等,学生才能从这些心理走出,理解教师的言行。当然教师要经常使用肯定性语词代替否定性语词。肯定性语词能明显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而否定性语词只告诉孩子不应该怎么做,却无法表达应该怎么做。孩子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用“勇敢些”、“放松些”就比用“不要胆小”、“不要紧张”更带有激励作用。用“你应该再努力些”、“我已经看到你在进步”、“我希望你做得更好些”比用“你不要偷懒”、“你的进步不快”、“你让我失望了”等更能使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也可以使用非言语性的评价即通过面部表情、声调、身体动作等方式来表达的。它是语言交流的辅助形式,在体育活动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教师只有很好的使用语言才能避免成为“话痨”,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