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265
post:489265

章梅 数学 《开放的课堂才是灵动的课堂》

  • 发布时间:2011-02-21 21:14
  • 作者:章梅
  • 点击量:

何谓“生命化教育”?我想就是一种“回归生命的教育”,在于关心和润泽人的‘生命’”,珍视他们发自天性自然的那种主动权,关注个性,尊重生命。让生命灵动起来,就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情感与情感的激发、生命与生命的彼此交流与悦纳。

记得我教学算“24”点时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我给孩子们介绍24这个数是个神秘的数,大自然中很多有趣的事物都和24有关,比如一天有24小时,一年有24个节气,有一个游戏也是和24有关的,这就是算“24”点,它是个锻炼我们大脑的益智游戏,会让我们变得更聪明。同学们想学会这个游戏吗?这时候同学们已经非常期待老师讲下去了。我没有讲具体的游戏方法,而是问孩子们,24这个数让你想到了哪些乘法算式?孩子们说想到了8×3=24,4×6=24,3×8=24,6×4=24,1×24=24,24×1=24。还有什么方法能得到24?回答说除法如48÷2=24,24÷1=24,加法和减法。我说是的,这个游戏就是要我们把几个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后得到24,不过每个数只能用一次哦!让我们从最简单的三个数开始试试好吗?孩子们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我把2、3、4三个数写在黑板上,让孩子们在练习纸上算。不一会就有孩子举起手来表示已经算出来了,等待片刻后我们开始交流这题,有的是这样算的,2×3=6,6×4=24;还有的是这样算的2×4=8,8×3=24,同学们发现这题是把几个数凑成6和4或者3和8再相乘,我肯定了他们的发现,对,算“24”点最常用的就是凑成4和6或3和8。想再试试吗?孩子们信心实足的点点头。我又让他们试了试算9、8、3。

 当让孩子们算四个数的“24”点时,我为了鼓励他们,激发起他们的算“24”点的信心,我说,下面我们来个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刚才我们算的都是三个数的,现在我们来算个四个数的,首先挑战我们自己;第二个挑战,我们就做书上的例题,书上想出了三种方法,我们挑战书本,争取超过书上的方法;第三个挑战,我们团结起来,挑战B班,看看哪个班想出的方法多。在我的激励下,孩子们信心满满的开始算,当我们交流时,孩子们共想出来12种方法,黑板上写的满满的,每个孩子都为全班的集体智慧欢呼。到第二个班时,我告诉他们A班想出了很多种方法,他们急切地想知道有多少种,我卖了个关子,说等会告诉他们,到下课铃声响起时,一共想出了11种方法,孩子们非常急切地问我A班想出了多少种,当我说出12种时,孩子们感到很遗憾,但转而很不服输的的表示还要再想,于是出现了下课了一群孩子围着我试算新的方法,那场面颇为壮观,我想这正是我想要达到的效果。第二天到A班上课时,孩子们居然还记挂着这件事,着急地问我,昨天B班想出来了几种方法,当我告诉他们13种时,孩子们好难过,忙问我是多了哪种方法?我鼓励他们虽然你们少了一种方法,但你们是在课堂上想出来的,B班用的时间比你们多。更重要的不是13和12的1个之差,重要的是你们学习的热情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在老师心里你们同样也很棒。我看到孩子们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我在上《有趣的拼搭》一课时是这样上的:

课件出示P28页“滚一滚”的画面。

师:谁知道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他们在做实验,看哪一种积木滚得快。

师:猜猜看,哪一种积木滚得快呢?(有的猜是球体,有的猜是圆柱体。)

师:那我们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做完这个实验就知道了。用什么来当滑板呢?

生:用小黑板。

师: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还要注意些什么呢?你有没有要提醒同学们的?

生1:要把小黑板的一头垫高一点才像滑板。

生2:要在滑板的一头接住滚下来的积木。

……

师:说得很好,这些都是小朋友做实验是要注意的。

生:分小组实验。

师:小朋友,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哪种积木滚得快?

生1:我们组发现球滚得最快,正方体和长方体都不滚。

生2:我们组觉得圆柱体滚得快。

 ……

师:圆柱体和球体都滚得比较快,正方体、长方体不容易滚。那正方体、长方体不容易滚,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它们也能滚下来?

生1:我用力推长方体,它就滚下来了。

生2:我把大圆柱体放在长方体的后面,推动长方体滚下去。(学生演示)

生3:我的办法最简单,只要把黑板再抬高一些就可以了。(学生演示)

生4:我想在正方体、长方体上涂一点润滑油。

……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的办法都很好。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圆柱体容易滚吗?

生1:容易。

生2:容易。

生3:容易。

师:(把圆柱体的底面放在滑板上。圆柱体一动不动。)现在圆柱体为什么不滚呢?小组讨论一下。

生1:现在老师把圆柱体的下面的这个面放在黑板上,它是平的,所以就不滚了。

生2:刚才是圆圆的面放在黑板上,现在是平平的面放在黑板上,所以不滚了。

师:(指着圆柱体底面)这个面是平平的,小朋友,你来给它起个名字吧。

生1:光面。

生2:平滑面。

生3:平面。

……

师:小朋友说得很有道理,老师也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和某某的一样,叫:平面。

(指着圆柱体侧面)这个面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

生1:弯面。

生2:弯曲面。

生3:曲面。

……

师:我们叫他:曲面。

还有什么形体上有平面呢?还有什么形体上有曲面呢?

生:略

师小结过渡:小朋友通堆一堆、滚一滚,发现了球体容易滚、最难堆,这是因为球的面是曲面,而正方体、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面,所以容易堆,不容易滚。根据面的特征,我们可以区分各种形体。

《有趣的拼搭》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滚一滚这个环节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发现正方体、长方体不容易滚,圆柱体、球体容易滚,实质上是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我在教学中就是抓住圆柱体既有曲面又有平面的特点,设疑激趣,营造研究与探索的情境,通过给平面、曲面命名,还有什么形体上有平面、曲面,让学生在思考、参与中明白形体之间面的不同造成了有的容易滚,有的不容易滚。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了,在此基础上学生间互相学习,互有启发,得到共同提高。学生积极的思维往往从疑开始,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发挥提问的作用,精心设计问题,用设疑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效率很高。

在这样开放的课堂中,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师生共同分享着探求知识的乐趣和学习的成功体验,教师与学生都以生活着、思考着、灵动着的姿态,同时又都以发展着的生命体而存在,他们是健康、美丽的。你能说他们不灵动吗?